磐安云峰:千年风霜凝成的古茶

  2024-06-17 15:02          0
秉承唐代贡茶“婺州东白”之工艺特色,磐安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试制磐安云峰茶,1985年正式定名,形成了一套规范的采制工艺,分采摘、摊放、杀青、做形、烘干、拣剔、贮藏等工序。磐安云峰茶属半炒半烘形名茶,其外形条索挺直有锋苗,芽叶肥嫩,色泽翠绿鲜润;内质叶底嫩绿成朵,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醇和鲜爽、回味甘甜,香气清高持久,具有“三绿一香”之品质特征。研制成功以来,磐安云峰茶畅销安徽、江苏、北京、上海、山东及省内市场,得到业内人士高度认可。2013年,磐安县举办了“千年茶场 云峰茶韵”——磐安茶产业发展研讨会,程启坤等7位专家共同签署了磐安云峰共识。

  “磐安云峰”盛名的背后,是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

 “茶神”许逊 推动磐安茶叶发展

  历史上,磐安茶叶曾是贡品。唐代陆羽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记载:唐代产茶地共十三省四十二州,被列为贡茶的共十五处,婺州东白作为名茶,被列为贡茶,排第十位。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载:“磐安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磐安产的‘婺州东白’为宫廷贡茶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磐安茶叶的优良品质。而磐安茶叶能够为外人所知并成为贡茶,晋代道士许逊功不可没。

  据传,晋时玉山茶农过着“半年种茶,半年挑盐,无米过年”的困苦生活,若遇动乱年代,发生天灾兵祸,茶叶销路受阻,生活就更加艰辛。有许逊者,以传播道教文化游历于此,喝到当地醇香的山茶而流连忘返。他见茶树遍布山野,茶农却为茶叶卖不出去而愁容满面,就住了下来,与茶农一道切磋制茶工艺,终于制成“婺州东白”。许逊还派道徒带上“婺州东白”四处施茶,送往各个道观请僧人品茶,均得赞誉。从此,四方茶商纷至沓来,玉山古茶“婺州东白”名声鹊起,畅销各地。后来路遇某地疫病流行,许逊还曾用此茶遏制疫情。

  许逊在玉山研制“婺州东白”时,常与鞍顶山清凉寺的本净长老探讨茶道,留下了一段“禅道论茶”的故事。当时鞍顶山的清凉寺与天台山的国清寺齐名,后改称鞍顶禅院。本净长老慧眼识珠,心知许逊非凡夫俗子,初识便有意考考许逊,只用一瓮清水为其烹茶,自始至终一言不发。许逊明了,道:“此茶香气清冽,无根无尘,既有三月万物生发之气,又有人间落英缤纷之曲。”“许真人果然名不虚传,”本净道:“此茶采三月桃花露水烹之,入口微甜,细品回味无穷,茶未入口,丝丝淡雅的桃花香就已令人痴迷。”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一日,本净下山来寻许逊。两人相见,许逊也是一言不发,煮好茶,捧至本净面前,本净尝后唏嘘不已。“此茶非人间所有,”本净接着说道:“茶,观型者次之,品味者居中,参心者为上,许真人所煮之茶,采崖瀑冰雪融水,令老衲一杯参透世间万物共生之理,可谓:天泉煎香茗。此茶哪得人间可享,不知何名?”许逊笑答:“我在此山中教导乡民种植、制作绿茶,‘婺州东白’已颇有名号,解山民收入微薄之苦。此茶,采山中春芽,历经十年研制,至今方成,仍未命名。”

  本净长老沉思片刻说道:“年之久远为之古,茶之大器晚成者为古茶也。此茶可否称之为‘玉山古茶’?”

  古老茶场 见证磐安茶叶兴衰

  为纪念许逊的功绩,旧时的玉山茶农尊称许逊为“真君大帝”,在茶场山之麓建造茶场庙,塑像朝拜,并在茶场庙附近设置茶场。从此玉山古茶场成为榷茶之地,历代设官监之,以进御命,称之为“茶纲”。

  茶场的设立应早于宋代。而现存的古茶场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集资修建,分为茶场庙、茶场管理用房、茶场三大部分,占地3430平方米。

  在宋代,古茶场已经专门“设官监之”,有了专门的官方管理机构,而且它的使命是“以迎御命”,负责挑选上好的茶叶供皇室宫廷所用。“茶纲”即唐宋时期从事茶叶运输的专业组织。元时,因蒙古人入主中原,玉山茶叶交易一度衰弱。到了明代,官府在玉山古茶场设立“巡检司”,对茶场实行管理。茶叶等级分为“贡茶、文人茶、马路茶”等,并产生了诸如“分茶”、“斗茶”等趣味性的品、鉴、观茶游戏,还评出茶叶质量最好的茶农为茶博士。明正统八年(1443),玉山茶叶、白术外销获利,有“上半年靠茶叶,下半年靠白术”之说,并形成了以茶为中心的重要聚会——“春社”和“秋社”。至清中期,朝廷委派东阳县衙对玉山古茶场进行管理,在茶场内置放 “奉谕禁茶叶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粮价称头碑”三碑。

  坚守千年,古茶场经历了从兴到衰的沧桑风雨,见证了治乱兴替的历史交错,破败了,衰弱了……然后,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2004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率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专家团,对古茶场进行考证。罗哲文认为,像这样具有市场功能的古建筑在国内十分罕见,特别是有关茶叶市场的古建筑更是独此一家。他由衷地发出了“它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一块‘活化石’的惊叹”。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玉山古茶场为中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玉山古茶场。他一边看一边仔细听取情况介绍,听说这里是刚被批准的“国保”单位,他仔细审看了修复规划图纸。习书记说:“这个点我看了以后开了眼,很受启发”。他再三叮嘱当地领导:“要保护开发好玉山古茶场,主要是保护好,在保护中有一定的利用,在开发中继续弘扬。”

  原定15分钟的视察时间,习书记在古茶场整整停留了48分钟,古茶场给习书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杭州后,习书记获悉古茶场修缮资金短缺,专门批示:“我去磐安调研时了解了玉山古茶场保护情况,同意向省财政厅(文化厅)反映,建议给予文物保护方面的支持。之前,省文物局已给予50万元,省财政及有关部门可酌情进一步增拨,但应全部用于文物保护,其它建设应自筹解决。”仅仅两周,省财政500万元古茶场保护专项资金拨到磐安县。习书记的视察和批示进一步激起了县、镇两级及相关部门对古茶场保护和开发工作的激情和信心。古茶场修缮工程于2006年7月正式动工,2007年11月完工,历时1年零4个月,顺利完成了两期修缮。并征地80亩,完成2个单位、10户农户67间房屋的拆迁,为古茶场三期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修旧如旧,修缮后的古茶场重现了历史风貌,黑瓦、青砖、白壁、马头墙,厅堂、天井、厢房、走马楼,飞檐翘角,精工细作,点缀以古朴传统的宫灯。置身于空灵的庭院里,立足于细滑平砥的卵石上,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不由自主地与古人展开对话,脑海里不时闪现昔日茶场交易的鼎盛之景,耳旁自然回响起茶楼“斗茶”的较真与学究。

  云峰名茶 凝聚千年历史的清香

  作为名茶中的一枝新秀,磐安云峰茶殊荣不断。1986年,荣获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国际茶文化节上被评为“文化名茶”;199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2年,荣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2006年,荣获第一届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2007年,荣获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荣获“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2010年,荣获“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2012年,荣获浙江省·静冈县绿茶博览会金奖;2013年,被浙江省城市礼品评选组委会评为“地方名茶城市金名片”。“磐安云峰”被省工商局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被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名牌农产品”,磐安县跻身于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磐安生态龙井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行列,2014年又被授予“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文化名茶”称号。

  独特的自然环境,提供了云峰茶品质形成的有利条件,千年的历史积淀,赋予磐安云峰茶深厚的文化内涵。“千年寂寞风干成一捏儿古茶,泡开它需要多少春秋冬夏?或许万种柔情方能泡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