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茶?M八分,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2024-06-17 15:02          0

从此流传下来七分茶八分酒的美谈和礼仪。人们常说“七分茶八分酒,留下几分是人情”说的似乎也是这样的道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七分茶八分酒”到了今天不仅仅是礼仪更多的是赋予新的意义:行事把握分寸,说话留有余地,待人宽容之心,处世淡泊从容。

为何泡茶之水如此讲究?

为何泡茶之水如此讲究?千百年来的茶文化,对水的要求是有很多.讲究的。茶水,茶水。泡茶一定离不开水,一撮香茗,一壶开水,泡出一杯浓香醇厚,芬芳馥郁的茶水,品茗一口有沁人心脾之甘冽,茶圣陆羽对水要求有:山上水,江中水,井下水一说。讲究的是山上江中井下不容易被污染,泡出的茶天然优质,入口极佳,而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更是追求茶水的极致,茶,蒙山顶,水,扬子江中。

为什么茶倒七分,酒倒八分?

人生如同一场旅行,太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忽略沿途的风景,在很多人眼中人生最潇洒的状态是: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过盈则缺,过满则亏,过刚易折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人们常说“七分茶八分酒,留下几分是人情”说的似乎也是这样的道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风俗礼仪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是一些地区的特定礼仪,尤其是在闽南地区,“七分茶八分酒”就是指给客人沏茶只宜沏七分满,而斟酒则以斟八成为宜。酒斟八分满的意思暗示喝酒的人不可贪杯过量,少斟节饮才既不会伤身体又不会造成浪费,常言:“酒满欺客”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其实有的地区也有“七分水,八分茶,酒满上”的说法这里不做讨论。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礼仪呢?这就来源于王安石和苏东坡之间的一段故事了。文化典故相传有一次王安石作了咏菊诗:西风作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没有写完,有客人拜访就去见客了,恰巧苏东坡来,看了这两句诗,提笔写道: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因此,苏东波被贬去湖北,临行前,王安石交待:待得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水回来。

在黄州的秋天,苏东波明白黄州的菊花是不落花瓣的,非常佩服王安石。三年后,苏东坡考绩回京城,特意到三峡取水,可是只顾贪看美景,船过了中峡,才想起取水的事。打算让船夫回头时船夫说:“三峡水流如此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三峡水水一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苏东波一想有理,就取了下峡水去了京城。苏东坡回到京城送水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下他一起试新茶,取出皇上新赐贡茶,用扬子江中水冲泡。

苏东坡不待王安石开口,忙抢先说自己在黄州的经历:菊花确实有不落瓣的。茶泡好,王安石给自己和苏东波各倒了一杯,只有七分。苏东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满。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三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苏东坡吓了一跳,赶忙把情况说明。王安石说:“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

苏东坡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王安石又说道: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编排老夫的不是。苏东坡被说中心事,忙说不敢。王安石又说道:这长江水来之不易,你自己知晓,不消老夫饶舌,这茶进贡,一年正贡365叶,陪茶20斤,皇上钦赐,也只有论钱而已,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

苏东波一句也不敢回应。从此流传下来七分茶八分酒的美谈和礼仪。“七分茶八分酒”到了今天不仅仅是礼仪更多的是赋予新的意义:行事把握分寸,说话留有余地,待人宽容之心,处世淡泊从容。正所谓:接受平凡,接受遗憾,接受人生之中的不完满。太满则亏,太盈则泄。不太满的人生,或许才是真的圆满。如果大家有更多的礼仪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或轻酌会踊跃发言。

为什么很多茶叫“工夫”茶?

欢迎关注【懂茶帝】工夫茶和功夫茶完全不一样啦。先说结论:工夫茶为茶名,功夫茶为泡法。关于“功夫茶”和“工夫茶”,有很多误解,说法千奇百怪:有的认为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功夫茶”、“工夫茶”都是指的一种冲泡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这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演变,听小懂慢慢道来!我们先看看从古到今的“工夫”含义的变化:武夷茶与“工夫”在清康熙三十年,清僧释超全在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

其《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270多年前“工夫”为较珍贵之茶清雍正在崇安县为令三年的刘埥,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为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丛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7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民国后到现在的“工夫”当代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而福建“闽红工夫”又含坦洋、白琳、政和三大工夫。而“功夫茶”,是指泡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功夫,要注重水、火、冲三者的把握。“功”、“工”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的方言中读音是有区别的,吴觉农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念音为“刚”,“功”念音为“攻”,闽南话也与之相近。到潮州就很容易听出“工夫”与“功夫”。

农村俗语:“茶七饭八,酒十分”有什么道理吗?

农村人闲暇时,爱到街坊邻居家串串门聊聊天,去了主人就会倒上一杯热茶来招待你,为什么不把茶倒满了?因为茶是热喝的,倒得太满了,不但不方便端会烫着人的手,酒到衣裤上会让人难堪觉得不自在。“饭八”就是说给客人盛饭,也不需要盛的太满了,饭盛的太满客人吃的时候会沾到鼻粱,反而让人觉得不太体面。“酒十分”讲的是给客人斟酒的时候,要满杯满实,主要的是待客之道,也是对客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