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星级酒店主厨:让美味浸茶香

  2024-06-17 15:02          0
1古语云:“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这秋白露指的便是秋茶。八月立秋之后,茶农便陆陆续续地采摘起了秋茶。九十月份,已是茶香正浓。茶香不限于茶汤之味,亦来源于茶膳。许多主厨别出心裁地以秋茶入菜,令菜香更兼茶香。

事实上,古人吃茶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唐代储光羲专门写过《吃茗粥作》。明代《救荒本草》书中亦记载:“救饥,将茶叶嫩叶或冬生叶可煮粥食。”清代乾隆皇帝在杭州品尝龙井虾仁,慈禧太后喜用樟茶鸭欢宴群臣,这些轶事如今也广为流传。

如今的茶膳虽算不得新生事物,却也绝不同于古人吃茶。上海几大五星级酒店主厨的智慧,让传统的中国茶多了几分现代感和西式情调。威斯汀大饭店的“大红袍芦笋炒和牛”是对西餐中红酒配牛肉的挑战;瑞金洲际酒店的“茶香掌中宝”是将西式鸡排融入铁观音之味;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佛手柑橘”的甜品又是正山小种茶酥与冰淇淋的结合。

秋茶来了,秋茶膳亦紧跟着上了餐桌,令菜香与茶香间弥散着传统与时尚交融的新鲜感。

从秋茶到四季茶

讲究的主厨以秋茶入菜,不仅是取茶的味道和颜色,更以其调节膳食营养。“人们夏季往往吃得清淡,秋季天气凉爽舒适,又开始吃起了肥腻的荤食。秋季做茶膳有它的道理。大闸蟹等一众河海鲜也都是秋季时令食材。以茶融入这些荤食,能够去腥解腻。茶中的碱性也可以中和肉类的酸性,吃出健康。”上海瑞金洲际酒店中餐行政总厨范达祥说。

茶因采摘和制作季节的不同而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从时令的角度看,秋茶膳首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秋茶。茶树每年春天长出新芽,采摘后隔了一季又会长出新叶,一年可以采摘四五次。由于不同茶的茶性与发酵程度不同,人们对每类茶的口感浓郁程度喜好也不同。对于绿茶,味道越鲜嫩越好。一般春天长出的新芽最受人喜爱。越到下一季,茶的叶子也就越厚实宽大,味道也就随之更浓郁。因此,某些发酵类的茶以秋茶、冬茶为佳。

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茶艺师王香梅告诉记者:“秋天最有代表性的茶便是半发酵的铁观音、大红袍等茶,它们的发酵程度在绿茶与红茶之间,不温不燥,有生津的作用。”

当然,对这最应季的铁观音,主厨自是花了一番心思。秋季铁观音叶片宽大,味道也浓厚,以茶水腌制食材是主厨擅用的方式。上海威斯汀大饭店水景苑餐厅的“铁观音煎银鳕鱼”便是用了铁观音做成的卤汁。厨师长张宏伟将银鳕鱼浸在铁观音茶水中,放在冰箱里一天一夜。既为保鲜,也利用了冷缩的原理令鳕鱼在低温下锁住茶香。在水的浸泡下,茶叶也舒展开来,这时再取其叶片放在锅中炸,逼出最后的茶香,撒在鳕鱼上。如此一来,铁观音不仅解了鱼腥气,还让鳕鱼多了些油香。一片鳕鱼一片茶,舌尖上软脆相宜,肉与茶的香味呼应而自然。

秋日天气转凉,也有人早早喝起了暖胃的普洱茶。上海瑞金洲际酒店的“普洱水晶蹄”正是在凉菜里融入了暖性的普洱茶。范达祥把咸猪肉蒸酥,用普洱茶去熬制腌制猪肉的卤,静置六个小时。咸肉与暗红色的水晶冻两层黏在一起,颜色又清晰分离,咬下去,咸肉的口感多了水晶冻的水嫩爽滑,又弥散着普洱浓香。

以茶入菜,人对茶的体味便不再是清香的茶汤,而是菜中的茶味。于是,秋茶膳也就并不局限于使用应季的乌龙茶或是普洱茶。春季的花茶、龙井也可以在秋季菜中起到装饰和调味的作用。不过,对于这些讲求清新淡雅的春季茶,主厨多用汤来炖,深度激发茶的香气。张宏伟的“上汤丽人菊浸时蔬”“御龙井清汤炖瑶柱蛋饺”都是以茶炖食材,让茶香散发浸润在汤汁中。范达祥的“茉莉花过桥鱼件”,则是在上菜之后,再拎起汤壶,以高汤冲泡茉莉花与鳜鱼,鱼香与茉莉香相互烘托,甜鲜相宜。

从传统到时尚

谈起茶膳,大概最传统经典的菜品便是龙井虾仁。

虾仁玉白、鲜嫩,芽叶碧绿、清香,两者搭配,色泽雅丽,清口开胃而回味无穷。所以,直到今天,许多饭店都还有龙井虾仁这道传统茶菜。而对于追求现代感的厨师,茶膳亦讲求与时俱进。厨师也在尝试以新的形式诠释茶菜。“安吉白茶芥蓝虾仁”便是张宏伟对龙井虾仁的改良。“龙井虾仁是茶色绿,但是味道浅。安吉白茶茶叶长,比龙井好看,味道更清香。上海人喜欢吃嫩脆的河虾仁,绿芦笋也是脆脆的,两种脆的口感融合,相得益彰。”张宏伟说。

“杏仁普洱虾球”同样是茶与虾的结合。直径大约五厘米长的明虾虾球比一般虾仁口感更紧致弹牙。普洱代替了绿茶,味道更浓郁。范达祥在这道菜中别具匠心地加了一点点芥末和芝士,让茶香之中伴着一丝甜辣,烘托起明虾的质感。

茶虽传统,茶膳却被寄托了餐饮时代风尚的追求。为了把茶膳做得有现代感,威斯汀还专门请了茶商加入一同研发菜单。“不是只有咖啡红酒才时尚,茶也可以做得浪漫起来。”万千茶创始人朱晓龙说。

“昆仑雪菊炖雪莲子”的甜品中,朱晓龙建议选用昆仑雪菊。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泡出红汤的菊花,配以弥足珍贵的天山雪莲子,两者一同炖煮48小时制成的甜品有着红酒一般的颜色,莲子肉质黏糯,透出清新甘甜的雪菊香。

相应地,一道“大红袍芦笋炒和牛”则是朱晓龙以中国茶兑红酒的另一种演绎。“牛肉口感韧度大、味道浓而显霸气,大红袍也是所有茶里最有霸气的,两者相宜。红酒配牛排,二者气势相当。以茶代替红酒,大红袍最适合。”朱晓龙说。

当然,茶膳并不是别出心裁地在菜品中混入名贵少见的茶便是时尚。茶叶的选择,气味、颜色与调味料的协调都是讲究的细节。入茶后,其他调味料的比例也协同调整。为了突出茶香,烹饪时就要避免辣椒、八角、桂皮等重口味的调味料,盐的用量也要减少大约三分之二。烹饪的过程要更细心。“掌握茶的合适的放入时间和烹煮时间。因为时间过长茶的碱性将会把食材的本来味道覆盖,使菜品失去原味。所以就要求厨师对时间的控制很到位。”范达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