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闽北民间的"敬茶神"习俗

  2024-06-17 15:02          0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早在夏商时代,中国社会曾出现过三种文化,即尊礼文化、尊命文化和尊神文化”。“商朝进入奴隶制社会,统治者需要借重神与刑来压迫大量奴隶,因而产生了较高度的文化,即尊神文化。”事实上,这种敬神尊神思想意识在民间影响很深,甚至延续至今。

何谓“神”呢?范文澜的理解是:“对民有利益的人和物,才被尊敬为神。”茶界也有自己的行业神,谓之“茶神”。 民间敬茶神古已有之,比如唐代的陆羽,自幼爱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为了研究茶,他不辞劳苦,游历天下,深入产茶区采茶制茶,遍尝各地出产的茶。他著述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从而奠定了在茶业界的地位,被后人尊为茶神、茶圣。敬茶神的动因各不相同,有发自于崇敬而在茶库里供奉茶神的,也有看重于功利而在茶店、茶铺、茶馆里供奉茶神的。据说宋朝时,家家茶馆都供奉陆茶神的瓷像,生意好,就把当日最好的茶供在像前,生意不好,则用滚水往他头上浇淋,即所谓 “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可见,民间供奉神祗大多受利益驱动,功利性极强。

各地民间更多的是敬奉当地茶神,以祈佑茶业兴旺。在西南地区,祭的茶神却是诸葛亮。这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但绝不是凭空而来的。三国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和饮茶传播正是蓬勃发展的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首要的任务是安定和开发这片不毛之地,而“兴茶”正是他的重要安抚政策和措施之一。诸葛孔明在南涧倡导种茶、用茶,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教民农耕与种茶,逐渐让当地人民从“伐而掇之”到“人工种茶”,从零星的自给性种植到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性种植,推动了茶叶生产发展,深得各族民众的拥戴。在浙江茶乡安吉县,当白茶开采时,虔诚的百姓心怀感恩之情,来到天荒坪的深山里,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他们祭祀的是一棵千年白茶树——安吉的茶祖、茶神。

闽北民间也盛行敬茶神。政和在古廊桥上敬茶神,他们把真武大帝奉为百姓和茶叶的保护神,每逢茶市开市,或农历三月三、五月五,茶农们早早地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锦屏水尾桥上,摆上供品,点上香火,虔诚祭祀。祭祀分早、中、晚三次:早晨祭早茶神,中午祭日茶神,夜晚祭晚茶神。政和县还有一位叫“志玉”的银针姑娘,她则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被尊为女茶神。建瓯在茶神庙里敬茶神。在建瓯凤凰山下建有一座恭利祠,专事供奉茶神张三公——张廷晖,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张廷晖确有其人。他本是一位茶农,不知出于何因,将凤凰山方圆三十里的自家茶园献给闽王,被封为闽国的“阁门使”,不大的官。他没去上班,还让他管理这片茶园。后来建成了南唐及宋朝的御茶园,即 “北苑御茶园”。张廷晖在蒸青茶向研膏茶演变发展中有过重要贡献,他是“建茶” 伟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廷晖至今仍受到茶人的尊崇。2003年,笔者曾参加恭利祠创建一千年的祭典,那是一次相当庄严、隆重、热烈的民间盛会。每逢农历八月初八,茶农们都会自发地来到茶神庙(恭利祠)举行祭祀活动,这在民间已是约定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