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八省区文物联展在沈举行342件文物讲述茶马古道故事

  2024-06-17 15:02          0

彩绘骑马男俑

彩绘胡人俑

铜独角兽

  “你可能不知道,当年,茶马古道上每一位背夫的肩背上都要负重两三百斤的茶砖。他们一旦背上就要从起点一直背到终点。”上周,“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文物联展”在省博物馆展出。这些文物向观众展示了茶马古道的神秘,让观众领略茶马古道沿线的风土人情。

  342件文物来自12家博物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展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发起,辽宁省博物馆与云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联合主办,集合八省区12家博物馆共计342件(组)文物,向观众展示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交通“生命线”。

  茶马古道蕴藏珍贵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是中国唯一一条至今还在使用的古驿道,蕴藏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据专家介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部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它以滇藏线、川藏线、青藏线、滇桂线为主线,连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亚洲中部高原地带的完整交通网络。像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一样,地处大西南的茶马古道,构成了古代中国和西亚、南亚之间交通、交流的重要门户。它是多民族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融汇的巨大平台。

  因康藏属高寒地区,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所以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但藏区并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军队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区和川、滇地区则多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应运而生。

  国内规模最大茶马古道文物巡展

  记者在展厅里见到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月牙形金饰牌,整体呈半月形,上用小金珠勾勒出变形鸟纹。饰片周围饰有一圈金环,其下缀挂由四片半圆形金片组成的瓜棱形坠饰。这件器物从纹饰、工艺、器形上看,与阿富汗席巴尔干黄金冢出土的金器较为相似。其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细金工艺及其传播与交流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一把由四川博物院珍藏的酥油茶壶引起记者的关注。据介绍,酥油茶壶是藏族人民日常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用以贮盛酥油茶。这把酥油茶壶为银质,壶把为龙头身,一银链将盖与龙头把相连。精致吉祥的图案与精湛的民族工艺赋予此款银酥油茶壶极强的民族特征。

  西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木质髹漆描金花草纹包铜高足碗套,木质、髹朱漆,施金、墨彩绘缠枝花草纹饰。上下口沿及圈足包铜装饰。内盛一精美髹漆木碗。碗套原配有锦缎质地方形保护垫三块及锦缎收纳袋一个。该碗套保存较完好,配饰完整,装饰华贵美观,外出远行携带较为方便,为西藏现存碗套中的精品。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鎏金镂刻吉祥纹饰马鞍也引起记者的关注。鎏金镂刻吉祥纹饰马鞍主体采用铁鎏金镂空工艺制作,两面外侧边缘制作一周纹饰,龙、凤、鹿等图案对称分布;内侧边缘装饰双龙图案。中心部位为龙首,正视前方。马镫错银,底部铜钱状。前鞍鞒镶嵌绿松石,软垫刺绣八宝图案,华丽夺目,兼具实用性和艺术价值。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铜独角兽也很特别,兽头向前冲,角向前刺,扁尾上翘,全身铸有兽毛的纹饰,角和尾可拆卸。独角兽又名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随葬在墓中起镇墓辟邪的作用。

  此次在辽宁展出的“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文物联展”,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茶马古道文物巡展,沈阳是八省区首次进行全国巡展的第一站。此展将持续至6月11日。

  □本报记者/杨 竞

来源:辽宁日报
○更多有趣有料的文章,请关注茶叶网微信(fjtea520、fjtea100)和茶叶网微博(@茶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