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哈尼族的茶文化

  2024-06-17 15:02          0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那哈尼族和茶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带你去了解西双版纳哈尼族的茶文化!

据考证,哈尼族起源于古羌人,汉代时居于川西南和滇北,公元七、八世纪时期主要聚居在红河中游的两岸地区,从九世纪到十一世纪,哈尼族中的一部分逐渐向南迁徙,经元江、墨江、江城进入西双版纳,“哈尼族”之意即“山坡上的民族”。西双版纳的僾尼族,就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现有1478万人,僾尼族自古就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擅长于种茶、制茶、日常生活更离不开茶,继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尼族茶文化。

一、哪里有哈尼族哪里就有茶园

西双版纳僾尼族栽培利用茶叶的历史千年,稍晚于布朗族。关于僾尼族发现茶叶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勇敢的僾尼族青年猎获了一只豹子,用大锅煮好后,邀请全寨的人去分享,全寨的男女老少,边吃边唱,边跳起了僾尼族的民间集体舞:“咚八嚓”,跳了一个通宵,便觉口干舌燥,就去树下烧了一锅开水,一阵大风刮起,许多树叶纷纷落入锅里,开水变成了绿黄色。僾尼人尝了这种开水后,顿觉清香爽口,苦后回甘,甚解口渴,僾尼人就对这种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它称为“诺博”,即茶叶,后来便开始种植和利用茶叶了。

据分析,云南的茶树,古茶园大都分布在哈尼族聚居的地区,哈尼族称为山坡上的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居住的海拔段都在1200~2000米的地带,气候湿润,平均气温在18℃—21℃,无霜期在300天以上,秋冬季节云雾深厚,且土壤多属赤红壤,恰是适合茶叶生长的土质。如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树生长在南糯山半坡新寨海拔1310米的古老树林中,尊为“茶王”。

再则勐海境内的巴达乡曼娃村,贺松寨后的大黑山海拔1898米,此苔藓阔叶林中生长着野生型大茶树,树龄达1700余年,高3212米,主干直径100米,称为野生茶树王。这些惊人的发现,有力地否决了曾一度谬传的“茶生于印度”的虚妄之说,捍卫了中华民族的荣誉。格朗和境内的南糯山和巴达乡的贺松寨是哈尼族最集中的地区,世代应验着“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彦语,真可谓哪里有哈尼族哪里就有茶园,现在已经成为僾尼族经济发展的支柱了,整个哈尼族在云南境内种植传播茶叶的历史,便是古代哈尼族迁徙的一条路线,哈尼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但据资料分析,民国前,普洱茶原料地的地理分布与哈尼族的分布完全一致。

经专家鉴定南糯山的茶王树有优异的栽培性状和内在品质,是云南大叶茶的正宗原种,良种,是极其珍贵的种质资源,云南大叶茶是制作世界名茶——普洱茶的原料,因此西双版纳成为普洱茶原料的重要基地,僾尼茶区是云南的瑰宝,也是人类的共同的财富。僾尼人居住到哪里,哪里就会开辟出新的茶园,古今皆然。

二、哈尼族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

茶在哈尼族的生活以及重大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以茶当药

《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时“荼”与今天的“茶”相通);说明先民们已经认识了野生茶树的药用价值,所以起初的茶是作为药草用的。普洱茶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可贵的药效。清朝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云:“普洱茶清香独绝也,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南糯山的哈尼族至今仍用普洱茶加重份量煎服,味浓烈,用以治疗细菌性痢疾。如果到山地干活时不慎被毒虫咬伤时,把茶鲜叶咀嚼成啐沫敷在患处作为消炎,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煎煮,煎煮能溶解出更多的内含成份,充分发挥药用功效。茶汁先苦而回甘,能杀菌、解毒、治病,可见先民之聪慧也。

(二)茶叶是哈尼族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哈尼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茶叶,可以说茶与人同在,茶与神相通。

首先茶叶是僾尼族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重要祭品之一,僾尼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如家有祖先神位,竹楼下有守护牲畜的守护神,地有地神,山有山神,树有树神等等。

僾尼族崇拜祖先,每户都供有僾尼族共同的祖宗:“阿培明燕”的神位,建盖竹楼的时候就定好中心柱为神位,神位旁只能由家族中最长者睡。每年秋收时僾尼族寨子都过“新米节”,把秋收的稻谷,米酒,新鲜茶叶,瓜果举行祭祖活动,祭祖仪式结束后方可食用当年的新米和瓜果,这样供奉祖先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则祈求祖先保佑子子孙孙幸福吉祥。僾尼族相信万物有灵,因而无论到哪里,吃饭前都以滴三滴茶水或滴酒,表示对各神的崇敬,以祈求平安无事。

其次,寨子内出丧事时,主人家首先会烧好一大锅茶水,主动到家帮忙的男女,首先会从大锅茶水中舀出一盅,滴下三滴后饮下,表示对各路鬼神的尊敬,以避免恶鬼缠身或幽灵附体,因为传说中的茶是可驱鬼的。

再次,办喜事时的重头戏在新郎新娘吃合饭,按僾尼族的风俗,只要过了这一关,新郎新娘就正式成为夫妻了。当新郎新娘并排在老祖宗的位置坐定后,他们面前摆上竹篾桌,桌上有许多东西,其中有必不可少的三样东西,即茶水、酒、一个鸡蛋,由一个年长的女性主持仪式,主持者示意仪式开始后自己便大声唱起告诉历代祖先家中喜事、祈求保佑及对新人祝福的僾尼族古老的民歌。新郎新娘则首先把这三样重要的东西一一敬献给老祖宗,告诉老祖宗他们俩即将成为一家人,以求得保佑,然后按前面的先后顺序一一双手捧起吃下以示很愿意结为忠实的夫妻。这时的茶水表示夫妻俩先苦后甜,健康长寿;酒表示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五谷丰登;鸡蛋表示两人永结同心,团团圆圆。

哈尼族的日常生活离不了茶,民俗多姿多彩,茶意源远流长,茶叶之浓醇,礼义之深厚,回味无穷。

三、古朴的茶饮文化

最古老的茶树生长在云南森林中,最古老的饮茶习俗亦保存在云南兄弟民族的生活里,一个民族的茶饮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积淀,有着独具特色的魅力。

生长在西双版纳的僾尼族,非常喜爱饮茶,尤其是土锅茶,僾尼人称“纹朗诺博”。古代茶被发现后,最早是当药用的,未经加工,若用开水冲泡,不能泡出更多的内含成分,故用土锅煎煮的方式服用,久而久之发展成为僾尼人日常饮用的土锅茶,这是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先把装有山泉水的土锅置于火塘上的三角架上;用大火把水烧开,放进自制的毛茶,煨煮5—6分钟,将茶水舀入竹制的茶盅内饮用,这种茶原汁原味,清香可口,有人说:饮用僾尼人的土锅茶好比吟诵一首浑厚的诗,味在诗外,回味无穷。

僾尼族老人喜欢饮用浓茶,且喝浓茶的人都普遍长寿,僾尼族老人几乎都为自己备有专用的小土锅,能容四百克左右的水,圆口圆底,要喝茶时,将盛有山泉水的土锅置于火塘边的火碳上,煨涨后放入自制的茶叶,经5—6分钟后,可倒出来饮用,但大多数的老人把嘴直接斗在土锅边缘快速喝下浓醇滚烫的茶水,然后再置回火碳上,边吃饭边喝茶,土锅则一直置在火碳上,这种饮用方式让人惊叹不已,听老人说:吃饭时不喝土锅茶不算吃饭,不喝滚烫的茶水吃饭没味道,饮用小土锅茶的老人自称先天爱喝茶,喝小土锅茶才过瘾,时间长了嘴巴也不觉得烫了。

僾尼人到山上劳动爱喝竹筒茶,这也是别有一番味道的饮茶方法:到该吃中午饭的时候,从竹蓬里砍来新鲜竹筒(香竹和甜竹最佳),然后装进山泉水和茶叶,准备好后放进火堆里烧,水烧开后即可直接饮用,这种竹筒茶入口后,清香无比,心旷神怡,精神抖擞。

一杯杯浓香的茶水是僾尼人热情待客的表达方式,可谓情浓于水,每当亲朋好友来访时,家里的主人就会双手捧上一杯杯浓醇的茶叶,表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双手敬茶时把茶盅先敬给来访者的年长者,后依次按年龄大小一一敬献,主人沏好茶后,客人一定要喝,哪怕一口也行,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主人在客人喝茶的过程中要勤加水,不能让茶水喝干,如果那样就显示出怠慢了,饭前饭后都要注意加水,当客人告辞时,给客人包上一包最好的茶叶,以表示礼尚往来,这种礼仪一直沿袭到今天。

从一个民族的茶饮文化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素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茶文化的缩影,汇集着茶文化的精华。

四、西双版纳哈尼族茶文化的发展前景

茶叶在西双版纳哈尼族生产生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饮茶方式古朴有趣,丰富多彩,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为了使这颗明珠今后更加璨灿,在此谈三点初浅的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茶文化与药理知识联系起来

茶起初是当药用的,并且药效奇佳,但在茶文化的诸多方面没有让人信服的药理学知识,茶即是药用,又是饮料,如果能切实地鉴定出其内含物质的药理作用的话,真可谓享受与治病兼得。

(二)茶文化与旅游业联系起来

西双版纳有十多种少数民族,茶文化各具特色,把哈尼族茶文化与其它兄弟民族的茶文化一起原汁原味地展现给国内外宾客,并把它当做一个产业来抓,特别要注意丰富茶学、推行茶礼、提倡高层次的茶饮文化,把西双版纳独具魅力的茶饮文化推向全世界,为旅游兴州战略的实施尽力。

(三)茶文化与哈尼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哈尼族是受先进的汉文化较多的民族,他们掌握了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由于哈尼族居住的地区山高路远,茶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在地区扶贫方面,应该提倡大力发展茶叶,疏通茶叶的销售渠道,为普洱茶牌子的做大做强作后盾,相应地改善哈尼族地区的生存环境,为西双版纳的经济腾飞尽一点力。(白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