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橡胶产业发展状况以及金融支持情况,进一步探索金融支持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联合孟连县支行、江城县支行、西盟县支行、墨江县支行组成调查组,在2010年对普洱市橡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于2011年继续对该产业进行了跟踪调查,重点走访了普洱市有关管理部门和孟连、墨江、江城、西盟四县,并对其中3县的橡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同时对42户胶农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现结合整个调查的情况,特别对普洱市橡胶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一些思考。
普洱茶品网
一、基本情况
普洱市九县一区均有橡胶种植,其中孟连、墨江、江城、西盟四县仍为天然橡胶产业重点县,以孟连县勐马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孟连县金桥橡胶有限公司、普洱市天骄橡胶有限公司,云南天然橡胶江城分公司(墨江橡胶场由江城分公司管理),云南天然橡胶西盟分公司为主要骨干企业。截止2010年末,全市从事种胶产业人员7.8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5%),橡胶种植面积145.97万亩(其中民营115.33万亩,农垦30.64万亩),开割面积38.8万亩,有橡胶加工厂22家(其中民营15家,农垦7家)。201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撤销普洱市农垦分局,划归当地农业局管理。
(一)橡胶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
2008年~2010年干胶产量分别达2.25、2.66、3.01万吨,2010年销售收入6.42亿元,同比增长95.1%,实现总产值7.09亿元。近几年来天然橡胶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胶农收入大幅增加。2008年~2010年,全市胶农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534元、5042元、3910元,分别是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0.6、1.7、1.3倍。调查问卷显示,普洱市9成以上的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小规模橡胶种植业;橡胶销售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2/3以上。(见表)
普洱市橡胶产业基本情况表
(二)橡胶市场交易价格动态情况
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国内天然橡胶价格一直呈现出高位运行的态势,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据人行普洱中支监测的企业商品交易价格指数显示:2008年一级标胶平均价格22000元/吨左右,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只为14500元/吨,2010年价格已达25000元/吨,创下人民银行监测以来的最高点。目前虽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盘整状态(见图)。
(三)境外橡胶替代种植罂粟发展情况及金融服务情况
截止2010年,普洱市辖内共有46家境外替代种植企业在境外替代种植面积达116万亩,主要分布于缅甸联邦第二特区和老挝北部。经调查,一直以来,企业自筹仍是境外替代种植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方式,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机构没有贷款参与其中。目前普洱市替代种植企业资金流通主要通过人民币现钞和人民币境内转账结算来完成。
(四)橡胶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盈亏以及资金周转情况
近几年来国内橡胶市场需求加大,价格上扬,企业总体盈利,从调查5家橡胶公司3年来的(即:孟连县勐马橡胶有限公司,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墨江有限公司,普洱市天骄橡胶有限公司,云南省天然橡胶江城分公司、云南天然橡胶西盟分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中看出:5家企业橡胶产量、销售量逐年增加,每年平均增加1.35亿吨、1.02亿吨,销售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平均增加1.89亿元,利润实现扭亏增盈。2010年5家企业销售收入达3.34亿元,实现利润0.03亿元,同比减亏0.54亿元,其中云南省天然橡胶江城分公司实现利润0.25亿元,孟连县勐马橡胶有限公司同比减亏0.4亿元。由于公司改制,大部分橡胶资源及所有权已归胶农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在胶乳价格市场化下,相互争夺资源,导致企业原料收购不足,生产经营受到影响,资金出现了周转困难。如孟连县三家橡胶龙头企业公司,目前只有勐马橡胶有限责任公司零星生产,2011年与云南海胶橡胶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试合作一年,现已注入资金750万元。(见表)
5户橡胶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二、金融支持橡胶产业情况
金融部门在橡胶产业的发展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橡胶产业改制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孟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全程参与了孟连县橡胶产业改制,承担对胶农橡胶产权流转提供信贷资金支持,2010年末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小额贷款3310户,金额1.5亿元。2010年达2.6亿元,同比增长15.7%。截止2010年未,全市金融机构为橡胶产业投入信贷资金3.7亿元,分别投入橡胶企业和胶农0.9亿元、2.6亿元,且2008-2010年胶农的贷款余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问卷显示,银行信贷资金仍是橡胶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7成以上的胶农资金紧张时,最先想到的融资途经的是金融机构贷款,其橡胶种植相关费用的61.9%来源于金融机构融资,78.3%的胶农都得到过小额信用贷款。(见表)
银行支持橡胶产业贷款情况 单位: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国有农场改革对橡胶产业的影响
改制后,橡胶产业实行按市场化运作的“松散型模式”,由于是胶农分散管理、分散经营,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工业化水平低,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出现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增加值不高。由于分散经营,胶水价格随意性、波动性较大。如勐马镇胶农的胶水有的交公司加工、有的由个体经营户收购、有的由胶农自己加工成干胶临时储存,造成胶水过滤不好,杂质多,外观色泽差,质量差的局面。二是受利益驱动,肆意开割胶刀次数,影响胶树的经济寿命周期和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专业化、组织化较高的国有胶园外,多数民营胶园、个体私营胶园在贯彻割胶技术规程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加上橡胶价格不断攀升的驱动下,胶农普遍存在随意降低开割标准、割胶频率过高等现象,造成树皮消费量大,胶水产量低,胶树经济寿命短的局面。三是管理粗放。由于管理不够规范,有些胶农投入肥料、农药不足,影响了胶树的收获期。四是防治病虫害难。近年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橡胶蚧壳虫、白粉病、黄蜘蛛等病虫害时有发生,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协会或胶农自发形成的协会来进行群防群治,单靠胶农个人力量防治根本解决不了防治病虫害难的问题。
(二)当前产业结构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我市橡胶产业虽然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初具规模和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但发展过程仅停留在种植业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橡胶工业、没有橡胶最终产品和橡胶高端产品。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缺乏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其次产业还停留在出卖原料的初级阶段,销售对象主要为中间商和零散客户,没有统一的联合销售体系,效益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胶农利益得不到保障。至今天然橡胶只有标准胶和烟胶片两种产品,且以生产加工原料为主,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业整体效益不高的局面。
(三)金融方面
1.担保、抵质押不足及抵押物悬空问题影响了金融部门对企业的信贷投入。当前企业获得贷款难重要原因是没有足额、有效的抵质押担保,其他可担保物橡胶林由于多数未办理《林权证》,也不足担保条件,在加上橡胶企业与胶农发生利益纠纷,政府单方面公告形成银行抵押物悬空,贷款形成不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信贷资金投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农村信贷与橡胶产业化周期不匹配。橡胶生长周期一般需要7~9年以上,而目前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以3~5年,而农村信贷供给额度小、期限短大多以一年期为主,贷款期限与胶林生长周期长的特点不匹配,即不适应胶林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又给企业和胶农偿还贷款带来困难。问卷显示,目前认为小额贷款金额偏小,期限过短的占38.1%,金额合适,期限过短的占26.2%。
3.农村信贷利率偏高。调查显示,65.2%的农户认为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偏高,17.4%的认为过高,农户承受贷款的最高利率在5%以下的占73.9%,5%~10%占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