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摇响生命的银铃,泛黄的日历一天更比一天薄,新年的脚步声也越来越清晰
岁月摇响生命的银铃,泛黄的日历一天更比一天薄,新年的脚步声也越来越清晰。时间的车轮就这样周而复始在它的轨道上运行着,那样急促,我们还在徘徊时,它却渐行渐远,只留下深深的车辙。
回首2012年,我们惊喜地发现,文化界还是有那么多可圈可点的事儿。今天,就请您与我们一同在光阴中整理记忆,重温2012,回首2012。
年初,麦田发文质疑韩寒文章有人代笔,随后韩寒、路金波和韩父均给予回应。麦田再次提出质疑,并提供勘误表,随后,应声加入战团,将质疑声推向。在与韩寒进行了数轮论战后,麦田向韩寒等人道歉并退出,而与随后加入论战的彭晓芸和韩寒团队继续展开辩论。
证明某部作品为作家原创的方法不是手稿,而是作家的创作能力和创作过程。因为手稿可以通过抄袭来伪造,但真正有能力的作家也应该不惧怕现场创作,即便是在创作思路和素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基本的文字和语言功底仍能“说话”;而作家讲述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其实也不失为一个独立作家自证的好方法。
或许,诉诸法律证明自己不是独立作家自证的好办法,文学的事就用文学来证明,对得起、对不起读者靠的是货真价实的作品而非口诛笔伐的网络宣传和造势。
2012年3月,“杜甫很忙”蹿红网络,随后的几个月里,甄嬛很忙,包大人很忙,元芳很忙,就连生活在公元前2500年的玛雅人也没闲着。
3月,关于杜甫的涂鸦图片在网络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而这也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同杜甫一样忙的还有4月随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热播而蹿红网络的甄嬛茶馆名字创意,包拯“包黑炭”,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老搭档李元芳,还有预言了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玛雅人。
张口闭口便是“本宫”、“极好”、“真真”等词,说话必用“若是想必是极好的,但倒也不负”的句式,末了再加一句“说人话”,这便是甄嬛体,想必定是甄嬛迷们入戏太深而来的调侃。
围绕包大人的“黑”,网友的智慧再次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狄仁杰断案时常说的那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也被网友大肆引用,这背后夹杂的感情值得体味。
以“玛雅人靠谱吗?要是靠谱我就”为形式的自嘲式调侃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引爆网络茶类排名前十的品牌,虽然明白这是网友们的发泄方式,但还是有呼“不要想太多”。
2012的涂鸦杜甫、甄嬛体、包大人很黑茶类排名前十的品牌、元芳体、玛雅体让我们见识了网络文化的传播之快、影响之广茶馆名字创意,那么,如何利用好网络新媒体茶类排名前十的品牌,做好文化的传播也就成了一个需要考虑的课题。
创作于1944年的《武训传》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1838~1896)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影片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由“行乞兴学”而终于获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誉的一生经历。
该影片于1948年7月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投入拍摄,于1950年10月摄制完成。但是上映不过三个月,便以其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必须严肃批判为由进行“”。
《武训传》重生是中国电影进步的一个缩影。那些曾经附着在电影上的不该承受的包括在内的诸多别样东西,现在,在时间的冲刷之下,还原了本来面目。
这部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电视画面展示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而这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受人追捧,除了它唯美的画面和精细的制作,更要归功于它叙述美食时所讲的一个个质朴感人的故事。它让现代都市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享受终端美食的时候茶类排名前十的品牌,了解了美食制作过程以及劳动者为此付出的汗水与泪水,了解了生活与美食的真谛。
可以说,打动观众的不是美食本身,而是美食背后的制造者、食材的提供者以及传承至今的前人的智慧,这些蕴涵文化内涵的东西比美食本身更为动人。
在距今70年前的1942年5月,在延安杨家岭,来自各地的文艺工作者先后参加了三次全体会议,探讨了中国文艺的方向、道路和未来。在这里,先后发表了两次讲话,最终整理形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的讲话在那个文艺工作者高高在上,人民群众不知其所云的年代拨云见日,廓清了文艺工作者的困惑。
时至今日,文艺工作者仍旧循着当年讲话的思想,投身于沸腾生活,走入人民群众间。因为这句“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道出了艺术与人民之间亘古不变的线
60年前的6月12日,一个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国家级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
60年间在这里上演古今中外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剧目近300个,其鲜明的“人艺演剧风格”已扎根于广大观众之中,更留下了《蔡文姬》、《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茶馆名字创意、《雷雨》、《哈姆雷特》茶类排名前十的品牌、《窝头会馆》等经典名作。
“骆驼坦步,龙马精神”,1987年纪念北京人艺建院35周年时曹禺为它所题的八个字。“骆驼坦步”是指对于艺术传统的坚守;“龙马精神”是指对于戏剧革新的追求。在今天,这八个字,依然能够勾勒出人们心中的人艺。
而在北京人艺,这种“龙马精神”的好戏并不少见。就比如莫言担任编剧的《我们的荆轲》,就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探索、实验性质的戏剧。
虽然实验不一定成功,但人艺依然有这个勇气。“我们历史上见”是《我们的荆轲》里的一句台词,能够坚守传统、也敢于创新的北京人艺,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已经并仍在创造辉煌的历史。
首都博物馆与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真“假”藏品对比展》,共展出了线件,被(《天下收藏》主持人)在节目中砸碎的赝品40件。
有专家在看完展览后却称:“这里的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是珍品。”这让6年来砸了数百件“赝品”的和其所在栏目一夜之间处于风口浪尖。
虽然此事在所有被砸“文物”经北京市文物局组织专家鉴定确认为假后逐渐平息,但由此而引发的争议却值得我们去思考。
尽管民间寻宝热潮在海内外一连几十年都未曾停歇,但是相比中国“鉴宝”所讲究的“去伪存真”,国外的鉴宝更注重文物的文化内涵且注意照顾持宝人的情绪,并不公开播出“鉴宝”结果。
正如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所讲,砸“文物”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只会引导观众只看“文物”价格而不去探究欣赏它的文化价值,毕竟“鉴宝”鉴的首先应是文化。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中国作家莫言因“用虚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奖让国人欢欣鼓舞,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而由此引发的“莫言热”也让他连续数月都矗立于聚光灯下,成为2012年最为抢眼的文化名人。
而读者对于莫言的关注面也不再局限于其作品,一时之间,打“莫言牌”者此起彼伏且围观者众多,而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一读“莫言”,思考一番的人却不多。
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说:“诺贝尔文学奖不代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标准。”况且,作品有无被翻译以及翻译的品质都对评奖有直接影响。然而,不可否认莫言获得诺奖对于提升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和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都具有深刻意义。
十一期间,央视在《新闻联播》中开设“基层百姓幸福调查”板块,而那句“你幸福吗?”的提问也因此成为2012年的流行语。
而在4月,一批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青春洋溢的实习主播悄然亮相央视新闻频道凌晨3点播出的《新闻直播间》,这些新面孔的亮相给审美疲劳的观众带来一丝新意茶馆名字创意。
在“基层百姓幸福调查”板块推出之后,央视《新闻联播》更是推出新闻公益寻人行动“我的父亲母亲”,这种贴近百姓,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更是在观众间获得好评。
虽然幸福没有那么简单,可以让人随问随答,央视街头提问“你幸福吗?”的方式也过于鲁莽,但是央视努力走好亲民之路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不过,在这样一个GDP不断攀升,经济规模稳居全球第二的经济体,幸福开始变成一个问题,还是一个被众人调侃最多的问题,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当下的文化现状?正如于丹所说,“你幸福吗让幸福成了一个问题,这本身就是个问题。”
12月6日,北京匡时2012秋季拍卖会举行的夜场专场拍卖会,进行“南长街54号藏梁启超重要档案专场”拍卖。此次信札、手稿、书籍、家具等近千件尘封百年的档案集中现世,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梁启超文物集,也是首度公开的梁启超、康有为重要档案。专场拍卖146个标的100%成交,总成交价人民币6709.215万元。
这批档案内容之丰富,史料价值之珍贵,与拍卖公司对于它们采取的不利于文物整体保存的分散零拍的拍卖方式引起热议。
围绕这批梁启超档案的另一个争议点在于,梁启超的直系后人并不认同这次拍卖。他们曾发表声明,称梁启超曾留有遗言,离世后所有作品书籍均捐献国家,不能出卖。
更多的人在思考文物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该不该拍卖?高雅的艺术品掺进利益因素是否玷污了它的“纯洁”?
而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看来,这次拍卖活动能让人们了解梁启超茶馆名字创意、还原梁启超的历史地位,吸引更多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因此拍卖意义绝不只是一个商业活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有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心,这或许应该是所有的拍卖活动应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