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清经常说,“好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指的是当年的雨水、光照等气候状况,地利指的是当地的土壤条件,人和指的是从采摘、制作到后期存储的流程。所以,好茶可遇不可求,“讲究缘分”。
能如此提纲挈领的总结,背后是白水清30多年来对普洱茶执着的实地考察。为了能把普洱茶的产地、工艺及配方弄明白,他亲自走访云南茶山,收集茶原料,走在制茶第一线。
云南整个普洱茶的产区里,比较明显的一个区域划分,就是澜沧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的气候条件和水源都很好,以中大叶种普洱茶为主。这一区域当中又分出很多山头,每个山头的土壤和海拔高低都不尽相同。
2003年,白水清就开始来到勐海布朗山找茶,当时的古树茶毛料一公斤才18块。后来勐海茶不断炒热,茶价接连上涨,甚至到了600元一公斤,他转而去了冰岛、大雪山。
在白水清看来,毛料价格的上涨势必会造成茶树的过度采摘,进而导致茶原料品质下降,因此,30多年来,他不断考察云南茶山,寻找合适的产地。
在大多数人对普洱茶还停留在“喝”的层面时,他已走遍六大茶山,收集了数十吨毛料以作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白水清对云南山头的纬度、朝向、海拔、土壤、温差、降水量等数据,都系统掌握并做好记录,堪称行走着的“云南地理学家”、“云南普洱茶数据库”。「藏品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