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的内涵及价值意义新探

  2024-06-17 15:02          0

澜沧邦崴过渡型千年古


1997年4月8日发行《茶》邮票之一《云南澜沧邦崴古茶树》


普洱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笔者曾说过:“一个人喝茶,和心;两个人喝茶,和顺;一家人喝茶,和睦;全国人喝茶,和谐;全世界喝茶,和平。”这五个“和”字,可视为普洱茶文化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茶树起源的摇篮在普洱市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主要产地在中国思普区、西双版纳,今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唐南诏时的“银生节度”辖地,清代时称普洱府。清代呈送朝廷的普洱贡茶即加工于此。

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这一观点已为学术界公认。著名的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发现于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线,是第三纪晚渐新世植物群遗迹,距今约3540万年,1978年正式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描述发表。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在分类学上,古木兰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老祖宗。云南地质古生物学家何昌祥教授在《农业考古》发表论文《从木兰化石论茶树起源和原产地》认为,我国木兰化石有两个种:一是宽叶木兰(新种),只产于云南普洱市景谷,其时代为第三纪晚渐新世;二是中华木兰,产于云南普洱市的景谷县、澜沧县、景东县,以及临沧市的沧源县、临沧县,保山市的腾冲县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县,共7个县。中华木兰较宽叶木兰晚,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云南西南部的野生大茶树,则有可能由本地区第三纪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进化而来。何昌祥教授认为,印度阿萨姆地区和云南、贵州、四川交界等地,因不具第三纪木兰植物地理区系条件,又缺乏古木兰自身演化体系,所以,上述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之说,均不成立。

普洱市具有茶树原产地三要素:一是有茶树的原始型生理特征,二是有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系统,三为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地理分布区系。我国出土茶树始祖宽叶木兰(新种)化石的唯一地点在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线;发现中华木兰化石的地点在普洱市景谷煤厂、景东田心、澜沧勐滨三处;世界上至今存活树龄最老的野生古茶树(2700年)在镇沅千家寨;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在哀牢山与景东县相连的镇沅九甲千家寨;地球上唯一存活的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活化石”在澜沧邦崴;布朗族先民种下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林在澜沧景迈山……这些可称之为“茶之源”的地方,均在普洱市。2013年5月25日,国际茶业委员会将“世界茶源”牌匾授予普洱市,即是对普洱市是茶树原产地的认同。

普洱茶文化的内涵

从唐代至近代,记载普洱茶的史料有唐代《蛮书》,宋代《续博物志》,明代《滇略》《本草纲目》等,清代史料和文物有《滇云历年传》《滇南新语》《本草纲目拾遗》《滇南见闻录》《滇海虞衡志》《普洱茶记》《普洱府志》《易武茶案断案碑》《永安桥功德碑记》《信征别集》等,民国时期史料和文物有《梵天卢丛录》《纪襄廷墓志》《思茅钧义祥茶庄包装说明单》等。这些史料和文物,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了历史资料。

普洱茶文化内容广泛。广义的普洱茶文化,是指普洱茶乡各族人民从古至今创造的,在对茶的发现、驯化、栽培、制造、加工、运输、保存、销售、饮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各民族种茶人、制茶人、售茶人、饮茶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如古茶树、古茶林、大茶山、茶种植、茶品种、茶加工、茶贡品、茶厂家、茶马道、茶饮具、茶医药、茶民俗、茶品饮、茶风情、茶碑刻、茶文史、茶诗词、茶楹联、茶文艺、茶保健、茶叶节等。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在众多茶文化中,有其独特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广博性特点,其中一些内容实体,已具有文物价值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

普洱茶与人们的物质文化紧密相连。思普区普洱茶乡有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林多处。普洱茶文化区域较广阔,种植上包括清代普洱府辖区内的今普洱市茶区、西双版纳茶区、临沧市部分茶区等处茶山。普洱茶的品种特色较多,有传统普洱,亦有可制“红茶”系列、“绿茶”系列多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普洱茶加工是一门传统工艺,有晒青毛茶散茶加工、传统紧压茶加工,有不同的茶叶包装。

普洱茶商贸历史悠久。普洱茶贸易历经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延续到现在。清代普洱贡茶由普洱府承办,受皇室宠爱,其贡茶的品种、贡茶的采办、贡茶作国礼、贡茶的影响等,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明清以来至民国,先后在普洱、思茅、景谷、镇沅、景东、墨江、倚邦、易武、车里、佛海、南峤、江城等地兴办了不少私营茶庄商号,推动了普洱茶加工和贸易的兴盛。新中国成立以后,普洱专区和西双版纳普洱茶乡又兴建了茶厂、茶叶公司等企业数十家,扩大了普洱茶的国内销售和出口贸易。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在勐海,茶树良种场建在思茅,提高了普洱茶乡种植发展茶叶的科学技术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外和境外也出现了普洱茶企业,更加扩大了普洱茶的影响。

茶马古道及马帮文化独具特色。明清至民国时期,商人马帮到普洱茶区用骡马运输茶叶的山间马道,有昆洛前路茶马道、滇西后路茶马道、思茅易武茶马道、思茅澜沧茶马道、思茅江城茶马道、普洱思茅通外茶马道、佛海通外茶马道,沿路有马帮、牛帮、马站、马店,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马帮茶文化。

普洱茶品饮丰富多彩。云南民族众多,茶俗丰富多彩,布朗族吃酸茶,饮烤茶和青竹茶;基诺族吃凉拌茶,饮煮茶;哈尼族饮蒸茶、烤茶和土锅茶;彝族饮烤罐茶、清茶、盐巴茶和油茶;傣族、拉祜族饮竹筒香茶;佤族饮铁板烧茶和擂茶;傈僳族饮油盐茶;白族饮三道茶;藏族饮普洱紧压茶;纳西族饮酥油茶;汉族多饮盖碗茶……饮茶方式大致有重视其观、闻、品的“品茶”和解渴的“喝茶”,还有少数连茶带水咀嚼咽下的“吃茶”。自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首届中国普洱茶节以来,普洱市搜集、整理、推出了普洱茶艺,其中有传统茶艺、民族茶艺,兴办开设了许多茶庄、茶馆、茶企业,通过饮茶和表演等各种方式弘扬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与人们的精神文化关系密切。普洱茶与民族宗教的祭祀有关,许多宗教仪式都要用普洱茶。普洱茶产区各民族婚丧嫁娶、节庆习俗、生产劳动、休息娱乐,都要用普洱茶,茶已成为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普洱茶与民间医药保健有关,普洱茶的药用及保健功能正不断得到科研和实践证实。普洱茶销售到港澳台地区及世界许多国家,深受人们欢迎。普洱茶论文、文章、著作也被介绍发表到港台地区及海外,促进了普洱茶文化的传播。

普洱茶文化具有多种文学艺术特色。有普洱茶诗词、楹联、民歌、民间传说故事、小说、散文、曲艺、歌舞、邮票等。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文化搭台,茶经贸唱戏,自1993年至2017年,普洱市举办了15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促进了中外茶文化交流,促进了普洱茶乡经济社会发展。

普洱茶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在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演进中,始终蕴含着真、善、美的崇高精神。普洱茶文化作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融入广大品饮茶者的生活,传扬到了海外。普洱茶文化内含着普洱茶生产力,它包含有物质文化的有形资产和精神文化的无形资产。茶文化的茶艺、茶道、茶德,通过品茶而产生、升华,茶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随着人们的观察、体验、联想,可从饮茶的物质享受上升到茶与人生哲学的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的精神展现,列入“琴棋书画诗酒茶”之中。

普洱茶文化具有以茶雅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的功能。以茶雅心,可陶冶个人情操,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以茶敬客,可协调人际关系,普洱茶区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会友,和诚相处,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以茶行道、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唱曲、以茶增谊、以茶广交天下,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可净化社会风气。普洱茶文化具有善化人心、净化社会、美化生活、雅化环境的辅助功能,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普洱茶文化中的一些特殊实物,已具有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传扬海内外。

普洱茶可以增进人们身体健康,促进茶业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要振兴普洱茶产业,必须弘扬普洱茶文化。茶文化是茶的灵魂,它促进着普洱茶的振兴,给普洱茶增添了腾飞的翅膀。世界上没有不饮茶的民族,没有不饮茶的国家,普洱茶文化具有的五“和”功能,给全世界送来健康与和平,其价值和意义十分重大。 (黄桂枢  作者单位:普洱市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