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的泡法——大红袍泡茶师教您如何冲泡大红袍

  2024-06-17 15:02          0

大红袍的泡法有哪些?大红袍泡茶师是怎样炼成的?本文主要分两部分,前面先说大红袍的泡法,后面说如果成为一个合格的大红袍泡茶师。



冲泡大红袍需要的茶具


大红袍的泡法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有不同的冲泡大红袍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器具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最常用大红袍的泡法,通常有大红袍的壶泡法和大红袍杯泡法两种,人多时宜用壶泡大红袍,人少宜杯泡大红袍。

浸泡大红袍的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以及大红袍茶龄的长短,适当调节大红袍茶量、水量然后确定大红袍的浸泡时间找到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大红袍的投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三分之二处,喜欢清淡的可以减少至容器的一半

冲泡大红袍的水量:以投放大红袍茶的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20-25毫升水。

冲泡大红袍水温:大红袍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一定要用初沸98摄氏度以上的水冲泡,特别是第一泡,若第一泡水温低了,不但会影响大红袍的茶汤浓度和香气,还会导致大红袍被泡死,后面泡不了几泡就没味道了,按照正常的喝茶速度建议每三泡加热一次水

大红袍的浸泡时间:第一次以15秒钟,第二次30秒钟,第三次1分钟较适宜,优质的大红袍可以冲泡八以上,余韵尚显,而且越泡越甘甜清澈。大红袍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6泡的汤色基本一致。

大红袍冲泡手法:注水的时候应注意悬壶高冲,水要略高于容器面、然后刮去冲泡大红袍用的壶或者杯杯表面泡沫、净盖后盖好分杯应低斟,可减少大红袍茶香飘逸。


大红袍的品饮方法


品饮大红袍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沏艳丽,其实不光大红袍,任何好茶茶汤都要透亮艳丽。根据大红袍的火工高低、品种特征等颜色应该是琥珀色或者酒红色,茶汤要三层分明,以表面有“金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入口领略大红袍水香是否一致。

大红袍第二泡:应重点放在大红袍的茶味上,大红袍茶味是否醇厚,有否有较低明显的苦涩味或杂味,茶汤虽吞下而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的感觉。

大红袍三泡:应重点放在大红袍韵字上下功夫,大红袍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有一种天然岩骨花香,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还未想将大红袍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喉之感,武夷大红袍休十分讲究“岩骨”喉韵咀底,杯底香,没有骨头的大红袍最多是半岩或者非武夷山的茶叶,岩韵足的大红袍是岩茶中的上乘茶品。三泡之后(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品大红袍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大红袍泡茶师






人人都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大红袍泡茶师,他们仪态从容并且优雅,娴熟自然,似乎蕴藏着极大的魅力,善于把一泡茶泡成最顶级的好茶。

有的时候,别人喝他泡的茶,就会说比别的地方好得多,“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茶汤”,这就是对大红袍泡茶师最大的赞赏。



有多少种茶,就有多少种泡茶高手。可以说,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坊间“自学成才”的大红袍泡茶师,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甚至千奇百怪的泡茶技法。这在闽南潮汕一带特别多,也因为自小与茶为伍的缘故,对于茶的熟悉以及天生的地理优势与环境使然,使得他们可以将盖碗玩转得刷刷作响,甚至成了一种杂耍 比如随手一扔,就能把碗盖飞到某个地方,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而碗盖没有丝毫损伤,令人叹为观止。

又如川地的盖碗茶,熟练的掺茶师一摞起就是上百个。满怀整整齐齐的都是茶碗,掺茶的技术也如武林高手,有招无招之间,滴水不漏。

卖油翁的故事路人皆知,靠的就是对这项技术活的熟练程度。日积月累,自然成就。

另有一类,是国家劳动部门的茶艺师考试,这是属于官方认证的茶艺师资格,其中包揽了中国大多数的泡茶精英与先辈。

而现代,随着茶事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茶艺学习流派正在出现并流行,如曼茶道、范增平先生的三段十八式、蔡荣章先生的陆羽茶道二十四则等等。

大红袍泡茶师的个性发展也纷繁呈现,这是茶文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每个爱茶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综合而言,一个大红袍泡茶师,自学成才可以有很多套路,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但在泡茶的手法上面,有许多争议之处,比如不停地甩净汤水,有观点可能认为这是颇为独特而深刻的作风,但严谨的观点却认为可能会把茶汤弄得浑浊,也可能会损伤茶叶,使之出现苦涩。

胡小玲已经是国家级的茶艺师,同时又是陆羽茶道最高级的大红袍泡茶师,当然也有许多她“自学成才”的经验。她讲述了多年来她的学习经历与心得体会,或许这些非常有助于各类刚刚成长起来的大红袍泡茶师们拿来借鉴、

综合各类门派,我们发现,对于一个大红袍泡茶师的成长,一定要有一些相似的前进之路,这些发展道路,我们可以称之为共同发展线路。

一个真正的大红袍泡茶师,他成长的第一步,就是对茶的熟悉,比如起码知道茶内有茶多酚与咖啡碱,这些茶内的物质又是如何呈现苦涩变化的以及茶香与水温的各种关系。



这里也包括了对茶文化的熟悉程度。也就是初八阶的学习内容。

对于手法的讲究,或者对于形式的重视,是传统茶艺学习的重点方向。但另一套系统中,却更着重于追求把茶的本质最好加以体现,当然也不能离开基本的手法发挥。无论如何,要成为一个顶级的大红袍泡茶师,从最初的注册入校到最后的毕业成长,要点中的要点就是对于茶的用心。

因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标准化做起。然后不断在实践中总结与艺术性地加以调整,再在各种理论中成长。总而言之,根本的一件事,就是你对于茶持续不断的热爱与投入,总有一天,你就会成为最有气质的大红袍泡茶师。

第一步的初入阶学习,也叫做茶艺入门。不同流派对于茶艺用词也略有不同。在陆羽茶道,他们以部分发酵茶来代替“半发酵茶”这个词,也许更为准确一些。

各流派的泡茶法则,基本上对泡茶的程序与方法有着完整而全面的归纳,包括了从温杯烫盏、投茶置器以及最后收尾工作的规则一

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规则的掌握最为重要,也慢慢培养了对于茶的认知,茶这个时候已经成为大红袍泡茶师最为亲切的对象了。

到了第二阶段,就是属于进阶的考试,包括茶席设计、点茶法、大桶法、小壶大壶法等等。

到了这个阶段,就会对茶的认识有着更深刻的感知,对于艺能以及国际上的茶道流派,已经有着更广阔的视野。

一个大红袍泡茶师已经不仅仅能泡茶了,还会有更多属于美的了解,更多对茶形而上层面的追求,以及大红袍的正确泡法的摸索。他们能够泡的大红袍,要求见什么茶就能出最好的茶汤,哪怕是大桶,哪怕是迷你壶,也一样有着精彩的茶艺,一样有着迷人的姿态。在掌握了一些基本手法后,可以自己多加锻炼,对于日韩的流派也可以做更多的了解,知己知彼,从而战胜对手

陆羽遍尝各地名茶名水,成就茶圣之路,而对于现代正在成长中的大红袍泡茶师来说,要求就更为严格了,从唐到宋再到明清,各个手法的煮煎点淹茶法都能够一通百通。这已经与茶有着更大程度上的沟通与对话了。

到了第三个阶段,又再次回到对于每一类茶的冲泡研习,比如第一泡一般用多少时间、第二泡一般用多少时间。没有学习过的懒人,不懂的大红袍的泡法,泡茶的时候,就是每泡都往上增加一分钟,不仅把大红袍泡苦了,也把茶给虐待了,可谓罪过。懂得大红袍茶性的人,或者说用心的人,就会每一泡都用心比较,用什么样的水温,用什么样的泡茶时间,甚至于用什么样的手法,用什么样的器具,都会有不同的茶汤出现。在不洗茶的情况下,第二泡的出汤时间一定要比第一泡少得多,毕竟在第二泡的时候,茶叶已经舒展。而茶叶自身的温度也已经升高(第一泡有的才从冰箱出来或者仅在室温之下),可溶物溶出的速度快得多,再加长时间浸泡的话,不苦才怪。当然。从第三泡开始,就要慢慢往上加时间了,加多少秒的时间,就要视茶叶的外形、发酵度、焙火程度等等加以区分了。甚至在每一泡的浓淡有所区别的时候加以微调。好的大红袍泡茶师不仅能出最美的茶汤,并且从始至终给你都是这样的感受,而不是时浓时淡,使饮茶者的心境如波浪起伏一般,如非有特定的艺术要求,这一定是不相宜的,掌握正确的大红袍泡法才有机会经常喝到好的大红袍。

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更加细心与用功了,甚至于一用茶荷,目测就会知道茶叶的重量,也能够一眼判别大红袍茶品质的大致好坏、茶内可溶物质的溶出速度等。

这个时候,与茶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这样的大红袍泡茶师,已经是很标准的大红袍泡茶师了,不仅有着端庄的外表、令人耳目一新的泡茶风格,还有着令人叹服的对茶的崇敬态度,最重要的是能泡出令人越喝越爱喝的茶汤。正如茶道大师冈仓天心所说,“从茶里面想到了那些渺小中的伟大处”。那些寻常生活中的和谐事物,那些属于内心极致的追求。

我们看到有一些重量级的大红袍泡茶师,自然而然,却每一招式合似规范,既有茶的艺,也有茶的道,不仅让人喝到茶还要教人正确的懂得大红袍的泡法。更能让人如沐春风、无比欣喜。



于是,我们知道,大红袍泡茶师的成长是永无止境的,大红袍泡茶师的学习也不仅仅限于两三年的短暂时间,他们对于茶的热爱与投入是长久的事情,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气质与之俱存,无论何时,无论茶的有无,都能够从生活中散发茶的奉献与平和的精神。

需要升级的大红袍泡茶师会不断研发与实践懂得大红袍的泡法,还会不断地学习与走访。泱泱中华有着美丽的河山。而这些地方大多都有好茶的踪影,这是令大红袍泡茶师欢喜雀跃的事情。悠久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茶文化沉淀,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仅仅是一个流派的学习与传承,都已经弥足珍贵,对于真正懂得大红袍的泡法的大红袍泡茶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这种与茶的相处,并不是一辈子可以学会的,有人喝了一辈子的茶,却还是仅限于浓热满三字真诀,这是属于比较令人“仰止”的境界,大约不需要学习也能得到的。有的人。仅仅是两三年的时间,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这可能还止于武匠的称号。

一个真正的大红袍泡茶师,不仅是懂得大红袍的泡法,还必须是有茶气的,有茶气的人,就像有着山水气质的卓而不凡的人物,他们心中一定藏着锦绣文章,一定有着美丽的诗心。

他们相信,茶与人是可以对话的,这种来自内心心灵层面的追求,才是对于天赐之精华——茶的最好态度,于悠悠历史长河之中,在纷纷人世之间,一碗茶,就是一个安静下来的世界。


扩展阅读:


大红袍的功夫茶泡法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大红袍的工夫茶泡法步骤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大红袍的工夫茶泡法步骤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泡工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大红袍的工夫茶泡法步骤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大红袍的工夫茶泡法步骤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大红袍的工夫茶泡法步骤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大红袍的工夫茶泡法步骤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大红袍的工夫茶泡法步骤七: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工夫茶泡法的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耳恭听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大红袍的工夫茶泡法八: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泡好一泡大红袍需要的要素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武夷山人们对岩茶不仅注重物质享受,而且十分崇尚其文化享受。品饮岩茶这一赏心乐事,进一步趋向艺术化,因而品茶讲究环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品赏艺术。

环境:品茶的环境、场所,要清雅、明净。厅室布置可悬以国画、诗文,摆以兰花。古乐低回,古色古香。品茗不宜人数过多。明代张源《茶录》说:“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五六人就嫌多,七八人则是喝茶解渴。这当然指品赏而言,否则常时难以做到。品茶先品人,品茶讲人品。品茶者心境要平和、矜持、不躁,这样才能体现传统茶德:即信奉人与人之和美、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静。这是茶之精神、茶之风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茶具:武夷山区品茶茶具有白瓷茶盏、白瓷壶杯、紫砂壶杯,等等。但较为通用的是宜兴紫砂壶,配以白瓷杯、竹木茶盘。茶壶大小如拳头,杯小如核桃。紫砂壶素面素心,保留有泥土的天然本色,且不会和茶叶发生化学反应,有良好的保味功能;它质地细密,不易散热,宜于保温,又不炙手;紫砂壶使用越久,器身越加光泽油亮,光滑古雅,茶叶更加醇郁芳馨。当今兴起的紫砂文化热,引起文人学士极大兴趣。使用白瓷杯主要是便于观看茶之汤色。

水质:泡茶与水质关系极大。陆羽《茶经》云:“山溪泉水为上,河上之水为中,井中之水为下。”武夷山青水秀,环境无污染,水自上乘。若用自来水最好陈放上半天时间,让氯气挥发,微粒沉底。煮水最好用砂壶和铜壶,并用炉子、硬木炭。如此煮出之水无杂味、无油腻。所谓“活火煮沸水”,即用有焰无烟之炭火煮流动之山泉。冲泡岩茶宜用沸开之水,方可迅速出味。科学而言水煮过老则缺氧,于身体也无益。

冲泡技巧:泡茶前要洗净茶壶、茶杯,然后用开水烫过。一是预防其他气味混合,二是使杯更加清洁。放用茶叶因人而异:嗜浓者多加,喜淡者则少放。将沸开之水冲入,满壶为止,然后用壶盖刮去泡沫。盖好后,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提高壶温,又能洗净壶的外表。约过1-2分钟,茶方出味,才可斟品。斟头道茶时,各杯先斟少许,然后均匀巡回而斟,茶水剩少许后,则向各杯点斟,凡此以免各杯淡浓不一。冲水要高,让壶中茶叶滚动促进出味;低斟则防止茶香散发掉。这叫“高冲低斟”。献茶讲究礼节,朋辈对品时,应先敬长者;以茶待客时,则先宾后主。接受敬茶时,不必起身迎接,只要以食、中二指轻轻敲桌,如下跪状。据说是清乾隆皇帝化装为仆人,微服私访,当众给随员斟茶时,臣慌惶不安,急中生智,用双指点桌,以示下跪。后人沿袭成为礼仪,很是方便。这样免于杯小不便双手递接,防止起坐纷纷,干扰静寂秩序。端茶杯时,宜用拇指和食指扶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如此端法,既稳妥,又高雅。

品茶艺术:武夷岩茶首重岩韵,十分讲究“山骨”、“吃水”、“杯底香”等。品茶时,应先嗅其香,再看其色,三品其味,后观叶色。品茶是精神感应、高层次文化享受,因而要慢酌细啜,徐徐入口。

品尝岩茶时,也可备些茶点,一般以咸味为佳,如瓜子、菜干、咸花生之类,因为咸食不会掩掉茶味,不会影响品茶的效果。也可用甜味糕点,因人而异。

品茶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是交友联谊、沟通情感的好形式。以茶会友、和敬谈心、说古论今、吟咏诗词、欣赏茶歌、探究茶道、切磋茶艺、熏陶茶德……

武夷山人不但擅长种茶、制茶,而且精于品茶。在挖掘继承古人煮茶、斗茶、鉴茶的基础上,把品茶和观景、赏艺融为一体,在1990年黄贤庚为主在首届武夷岩茶节前编出一套颇富雅兴的“武夷茶艺”,大大地提高了武夷茶文化的观赏艺术。其程序为十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