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饼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4-06-17 15:02          0

普洱是运到北京紫禁城的,要从云南的普洱运到北京,那是很远的,山高路远,气候变化无常,把散茶压成饼状或者砖的形状,积多成少,由于压缩了空间,便于运输的同时,茶叶内质的变化也是很有限的,压成饼状再用云南当地的竹壳包装好,防水,防潮,这样原汁原味运到北京,皇帝才能喝到正宗的普洱茶。

普洱茶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最早的的文字记载是唐朝唐樊绰于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撰写的《蛮书》,记录了很多云南的历史文化,其中在《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中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目前公认的普洱茶产区的最早文字记录,因而被广泛引用。但是他记载的只是当时,显然普洱实际历史要远远的比这要早。

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有记载武王伐纣时,云南的百濮通过巴蜀把茶作为贡品之一贡献西周,但是西周初期到东晋时间太久远,而且文中没有作详细明确的说明,只是推论,所以仅供茶历史研究参考之用。另外一个说法是诸葛亮对普洱茶的作用,当地一直有“武侯遗种”的传说。相传诸葛亮在云南率兵打仗的时候,因为云南潮湿多瘴气,士兵中发生了瘟疫,请来了当地的医生医治,医生采摘的当地野茶给士兵治病,取得不错的效果控制了疫情。

诸葛亮意识到了茶叶的药用功效,在打完仗后留下了一部分无法回到四川的士兵在当地广泛种植茶叶,同时带回了很多茶种回了巴蜀,后来茶叶也成为了蜀国一个重要的出口商品。云南当地茶叶种植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今云南很多茶农奉诸葛亮为茶祖,在重要的节日里进行祭拜。从这个故事来看,云南茶叶种植的商业化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

唐朝时,云南的茶叶不叫普洱茶,当时普洱行政划分上属银生府,叫“银生茶”。普洱这一词最早是明代谢肇制在《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这也是史籍中首次提到“普茶”,说明当时云南人不管是有身份的名士还是普通庶人,都饮用普茶。明末的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有“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的记载,这里正式用了“普洱茶”的名字,而且介绍了普洱茶的制作方式为“蒸之成团”。

你喝过最老的普洱茶是什么茶?你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存茶?

我喝过最早的茶是百年老茶宋聘号,那是陪老板去香港白水清那买茶蹭喝的,不过说实话,现在我已不记得当时喝这茶的感觉了,只记得当时在算喝这一杯茶得多少钱。357g一饼茶,价钱是145万元/饼,一次泡10g左右茶,一饼茶约可以泡35次,则泡一次约是4.14万元,一次冲泡20泡,一泡茶约是2070元,一泡茶按照180ml计,一杯茶按照30ml算,则喝一杯茶是345元。

这个价,我哪喝的起呀, 因此,不敢去记忆这款茶的味道,不过那天蹭喝了好几杯,也就是蹭喝了好几千元钱呢!可惜的是由于换手机了,当时拍的照片无法跟大家分享了。我存茶是从2012年开始的,有一次在朋友那喝茶吹牛,朋友问我有没有存茶,我说没有呢,他说做普洱茶者不存点普洱茶就不叫普洱茶,我觉的他说有道理,也就从12年开始存茶。

不过我没有去跟风存名山茶或品牌茶,感觉性价比不好,尤其是现在还没有数据证明名山茶或品牌茶经过存放后期陈化一定就好,那些小片区经过存放陈化就会不好。因此,7—8年来,我存的都是那些小片区不知名但价格合适、品质又好的茶,价格基本在400—600元的茶,对自己的经济压力也不大,而且每年跟踪自己存放的茶陈化情况,发现都非常好。

当然你的经济情况好点,可以收藏些名山茶,跟踪它们的陈化情况。存茶、品鉴茶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如我有个朋友说有一年品自己存的一款茶,发现品质变的不好,当时心里非常失落,可是过两年后再品,又发现有变好了,心情又格外的开心起来。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这种一惊一喜的经历呢?欢迎各位朋友关注@茶性随心,互相交流对茶的心得。

生活中经常见到茶叶饼,为什么要把茶叶制成茶叶饼保存,原因是什么?

把茶做成茶饼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便于运输和存储。拿普洱来说,清朝时候,普洱茶是作为贡茶的。普洱是运到北京紫禁城的,要从云南的普洱运到北京,那是很远的,山高路远,气候变化无常,把散茶压成饼状或者砖的形状,积多成少,由于压缩了空间,便于运输的同时,茶叶内质的变化也是很有限的,压成饼状再用云南当地的竹壳包装好,防水,防潮,这样原汁原味运到北京,皇帝才能喝到正宗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