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段藏有蚂蟥的山间小路,25岁的茶农许永梅走进地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热带雨林中的古茶山,开始她平日都要进行的劳作--采摘古树新茶。
许红梅所生活的村庄名为曼庄村,在她家背后的群山就是著名的云南六大古茶山之一“蛮砖”。由于躲过了第四纪冰川期,包括蛮砖在内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易武六大古茶山存有大量古茶树,这些古树虽经数百年来代代采摘,仍然能冒出新芽,成为像许永梅一样的大批茶农稳定的家庭收入来源。
专家认为,云南大面积野生茶树群落,众多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树,丰富的种质资源,显示人类驯化使用茶叶历史的古茶园,在世界上都具有鲜明的唯一性。
令人担忧的是,云南古茶园的面积已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50余万亩缩减到了20余万亩。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大面积毁茶种粮种蔗,单一化茶园替代,在古茶园、古茶树周围建设新茶园等行为,使古茶树受到打击。
在自己“管辖”的古茶园,许红梅说:“这些从古树上采摘后晾干了的茶叶可以卖到每公斤90块钱左右,我家一年可以卖出大概三、四百公斤茶叶。”
这些采自古茶树的茶叶可以通过大茶场的机器或是小作坊的手工制成饼茶--即大名鼎鼎的普洱茶,形状改变及工艺处理后,茶叶价钱可以翻番,有些上了年岁的茶叶甚至可以增加数十倍价钱。
带着淡淡的茶香,这些饼状的普洱茶一旦在热水中软化、散开,可以呈现一种波艮第葡萄酒的红色,丝滑的苦涩及隐隐的甜味充分挑逗你的味蕾。专家认为,常饮此茶对于高血压、高血脂、肠胃不适、高胆固醇和消化不良等问题均有较好效果。
无论是普通大众、知识分子还是中国新兴的有产阶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对普洱茶独特的口味以及保健功效着迷,这种热潮已经波及全国、东南亚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华人圈。
2004年,在普洱茶故乡之一西双版纳,全州发现的古茶树面积已有13万亩,全年的茶业产值达到2.21亿人民币,占到全云南省茶叶产值的18%。
对于像许红梅这样的中国百姓来说,制茶、饮茶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千余年;至今埋没在荒草中的、横亘于滇川藏大地的茶马古道就曾经是运送茶叶的重要通道,在重要性上,有的专家称其为“南方丝绸之路”。
茶农许红梅的茶园实际上位于浓密的热带雨林之中,古茶树三三两两分布于各种独特的热带植被之间;虽然有些树为采摘方便被当地百姓人为矮化,但都年岁颇高,大部分为一、二百年。在勐腊县附近勐海的古茶山中,有的野茶树树龄已经超过1700年。
“由于是山区,我们这里的可耕地很少,许多老乡为生计曾经毁林开荒,种植玉米或者橡胶。”许红梅说到。
随着普洱茶热的逐渐升温,有时也因为商家的炒作,有些陈年普洱茶被炒到每100克16万元人民币的地步,价格之高令人咋舌,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茶市之盛。
当地政府和百姓逐渐也认识到这些老茶树的价值,开始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古茶山、古茶树,使其免于过度采摘和保护不力。
“我们的措施包括很广,涵盖了许多针对古茶山、茶树保护的条例和办法,同时还选派专家对现有的古茶树资源进行系统统计。”西双版纳州茶叶协会秘书长陈宏斌说到。
根据陈宏斌介绍,当地政府近年来制定了管理办法、界定了古茶树的保护范围、正在制定古茶树古茶园的保护条例,对古茶山、茶树资源的保护既包括树木本身,还有更广阔的周边的生态环境。
云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西双版纳州茶树良种场场长曾云荣说,当地正在着手对现有茶树进行除草、防虫、剪掉枯枝等护理,组织护林人员对茶树和茶山进行看护,防止人为矮化茶树,预防水土流失给古茶树区带来危害。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严格限制旅游开发,对于一些一级、二级的茶树保护区,游客禁止入内,在有效保护基础上对茶树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和开发。”曾云荣说。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云南农大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最近也发出紧急呼吁,建议尽快成立云南古茶树保护委员会,建立云南古茶树资源信息库,全面摸清云南古茶园、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种类、数量、分布现状和生长状况。
专家强调,应将树龄在800年以上的野生、过渡和栽培型古茶树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对象,未经古茶树保护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论证并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自行实施“保护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