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 2012年第9期

  2024-06-17 15:02          0

  豆大一颗,或者指甲盖大小一片黑乎乎的固体,放进公道杯,冲上开水,轻轻摇一摇,一杯香气独特的普洱茶就泡成了。这个黑乎乎的固体就是普洱茶膏,普洱茶的浓缩精华。一般一粒茶膏视个人浓淡口味能冲出2—3公道杯的普洱茶。对于追求快捷、方便的现代人来说,普洱茶膏是日常品饮不错的选择,并且普洱茶膏的养生保健价值与普通普洱茶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普洱茶品网
  茶膏简史
  茶膏并非现代产物,而是有了上干年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茶膏的雏形,并且一经面世就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供皇室享用。茶膏的制作技术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代朱元璋废龙团凤饼改散茶,茶膏也随之消失,直到清朝才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后来清宫御茶房在民间制茶膏工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药学家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正式以官方文献的形式出现了“普洱茶膏”的名称。1792年,普洱茶膏首次作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并就此流入海外。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出自故宫的普洱茶膏贡品。历史的选择和现代科学研究的论证表明,云南普洱茶是最适合制成茶膏的原料。
  茶膏的传统技艺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的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基本都来源于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其操作非常简单而且对生产工具与场地要求不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茶坊,只要有锅,有滤布就可操作。根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考证,其整个工序如下:
  1、将茶及茶末放置大锅中,充分煎熬,使汁全出为止。投一次茶料,反复熬煎七次。
  2、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使茶汤滤出,反复多次,避免有茶渣。
  3、将滤出的茶汤,再置于大锅中煎熬,茶汤上面浮土浅黄色之物,以小锅铲剔去,膏汁始清。
  4、茶汤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中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易小锅收膏,搅拌须快,此时应注意力求不嫩不老为度,其程度全凭眼力和经验,取起一团,拉长不沾手,色起淡褐色,恰到好处。
  5、用具:第一套用大铁锅、二套大铁锅、三套铜锅,四套钢锅,滤汁细布,定型模子,存膏器暂用铁盒,以玻璃瓶盛装最适合。
  茶膏的现代工艺
  茶膏发展到现代,经过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传统技艺熬制的茶膏有一定的缺陷,比如持续的高温煎熬容易破坏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保存期太短;汤色浑浊或偏暗;水气味较多等等。为了延续这一古老的养生佳品,又尽量保持茶的营养物质,在现代生物科技的作用下,一种茶膏的现代工艺诞生了,即低温萃取制膏法。其工艺流程包括:
  1、茶叶的预处理。包括淋洗,去杂物。进行发酵缶二次发酵。
  2、粉碎与破壁(指茶叶表面的叶面膜)。
  3、冷等静压。
  4、二次粉碎,收集更细的颗粒。
  5、磨浆,将颗粒再破碎,使其体积变得更小。
  6、压榨。将茶汁及茶叶纤维物中的营养物一次性挤出。
  7、过滤。
  8、冷冻干燥。
  9、压制成型或散块。
  低温萃取制膏法没有持续的高温过程,充分保护了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与必备的生物“酶”。同普洱茶一样,按照这种模式加工出的普洱茶膏,同样具有“持续转化”的功能,其品质的曲线是逐年向上的。但此种工艺的成本非常高,出品率仅在10%—15%之间。
  茶膏的养生功能
  1、解酒护肝的功能
  普洱茶膏是自古享有“醒酒第一”美誉的产品,普洱茶膏含有的L—丙氨酸,在人体中会产生大量的泛酸,以促进酒精代谢的正常进行。另外L—半胱氨酸能与酒精反应,加速酒精的代谢,并吸收一定量的酒精,提高人体对酒精的承受量,它可以转化为胱氦酸,辅以牛磺酸能修复损伤的肝脏细胞、脑细胞和胃粘膜和组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解酒的过程也是护肝的过程。
  2、消食、解油腻的功效
  普洱茶膏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其固有的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在其它酶系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大量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不仅有糖化酶,还有其它与人体胃肠的生物酶系产生反应的酶类,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蛋白酶活力的提高,使胃对蛋白质食物的消化能力加强,增强了人体消食功能。
  3、养胃的功效
  普洱茶膏可以空腹饮用,即不伤害人的胃肠,又起到养胃的功效。这里有三个原因:一是普洱茶膏经发酵后,其大量的衍生物质,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二是普洱茶膏内含的果胶物质远高于其它茶类。它不仅体现很好的吸附性,又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时又能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三是普洱茶膏内含的咖啡碱可以中和人体的胃酸,进而改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