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0日讯(通讯员 吴明娜)近日,由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泉州市人民政府、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指导,安溪县人民政府、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安溪县品牌兴茶行动计划之铁观音北京推介会暨北京(福建)会客厅·安溪名优特产品专场”活动在北京福建大厦举办
东南网8月10日讯(通讯员 吴明娜)近日,由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泉州市人民政府、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指导,安溪县人民政府、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安溪县品牌兴茶行动计划之铁观音北京推介会暨北京(福建)会客厅·安溪名优特产品专场”活动在北京福建大厦举办。
活动现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博士、泉州市第三层次人才、泉州师范学院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孙静分享了安溪茶文化的人文历史研究成果。
“该研究持续至今,已有十年之久。长期受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的学术指导,将安溪茶这一物放置在更为广阔的人文关系世界中加以考察,关注其体现的人物乌龙茶代表的寓意、人神、人人关系的总体人文状况茶文化国外研究现状。”孙静说,课题组过去两年的研究工作还受到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孙华教授的启发,由于茶文化景观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结合安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与历史学、考古学乌龙茶代表的寓意、建筑学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安溪茶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独特性。
“研究初步形成了三点主张:第一,安溪茶是由明清传统茶业转型现代茶业的重要遗产类型茶文化国外研究现状,具有典范性;第二,安溪茶文化系统存在着‘一路三圈’的文化层次。在对安溪古代交通体系的实地踏勘基础上,我们发现茶路所联系的历史建筑、街区,海内外家族迁移历史以及信俗文化圈均突出反映了安溪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第三,通过千百年来往复于茶路与茶山的耕耘,安溪人兼具向外开拓进取的‘吞海’之气势,与向内豁达文中的‘茶山’之气韵。我们称其为安溪茶独特的人文性。”
孙静表示,安溪茶路,凝聚着血脉亲情,呈现着礼仪习俗,这条路中走出去的是一代代怀揣着对山外世界充满向往的安溪人,他们葆有闽南人向外走的劲头,一种“吞海”的气质,这条路中走回来的是祖祖辈辈出洋打拼的安溪人,纵然驰骋万里海疆,但故乡的茶山是与“吞海”相对的,那是潜藏在安溪人骨子里的一种情结。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而盛于现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因安溪所产茶叶品质特异茶文化国外研究现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故此得名“铁观音”。千年的产茶历史中氤氲出一方多姿多彩的茶文化,茶歌、斗茶、茶王赛、茶餐茶点、茶旅等茶俗积淀而成,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世代相传。
近年来,安溪在全国率先发展茶庄园业态,建成39座各具特色的茶庄园,推动茶文化的提升与传播。“海丝茶源·茶旅圣地”线年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秋季)精品线万人次以上的“铁粉”莅临安溪体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