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湄潭县:滴水穿石让茶叶澎湃成海

  2024-06-17 15:02          0

  1981年,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核桃坝村,时任村支书何殿伦率先种下3.5亩茶,将改变村民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其中。

  就是这3.5亩茶,带出了后来核桃坝村的万亩茶园。曾经“顿顿红苕苞谷饭,吃水要翻几匹山”的日子早已成为历史。

  时光一走就是15年。到1996年,核桃坝茶叶面积过万亩,成为湄潭最早富起来的村子,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

  核桃坝的成功,让湄潭人看到了希望。2005年,湄潭县委、县政府认定湄潭的“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此时的湄潭县,茶叶种植面积仅3万亩左右。不可思议的是,湄潭县在多年之后,一跃成为全国茶叶面积第一大县。

  湄潭茶产业为何发展如此之快?带着这个问题,回顾湄潭多年茶产业发展之路,记者找到了答案。

  十多年来,湄潭县委、县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茶产业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一届接着一届向茶产业绵绵用力――2005年到2009年间,湄潭县委连续五年的一号文件,都聚焦茶产业发展。

  这些年来,湄潭县用《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实现茶产业转型跨越的意见》《关于2013-2015年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湄潭县茶文化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优良茶树种苗繁育、茶叶基地建设、加工提升、品牌创建、市场开拓、茶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茶产业大力扶持,整合湄潭县各部门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支持茶产业发展。

  湄潭县委、县政府十年工夫,滴水穿石,当初零星散落全县的3万亩茶园,亦澎湃成“海洋”――

  2016年,湄潭县茶园面积60万亩,人均1.2亩,成为全国茶叶面积第一大县。

  这么多年来,湄潭的茶园实现了量的变化,更有质的飞跃――

  2016年,60万亩茶园给湄潭带来88.5亿元的综合产值,将湄潭县送上茶业综合效益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二位的宝座。

  小小的一片茶叶,成了湄潭县百姓的致富“金叶子”。

  最早踏上茶产业发展之路的核桃坝自是不用说,2016年,靠茶吃饭的核桃坝村民年均收入已达到25139元。

  村子里无一例外的洋房,随处可见的小汽车更是村民富裕的直观证明。

  金花村田家沟种茶的日子远远晚于核桃坝。那是2003年前后,当地群众利用退耕还林的契机,退耕还茶,种起“摇钱树”。到2016年,田家沟村民人均收入已与核桃坝村不相上下。

  湄潭茶产业为何发展如此之快?湄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叶大祥点明了另一个原因,“因为茶叶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群众愿意种茶,所以核桃坝村的3.5亩茶园才能扩张到上万亩,最后蔓延至整个湄潭。”

  放眼湄潭全县,诸如田家沟、核桃坝村这般因茶而富、因茶而美的地方比比皆是――该县亩均茶青收入6000元以上,平均1亩茶园可让1.5个贫困人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