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茶山是最古老的茶山之一,在茫茫的热带雨林林海之中,有着丰富而珍贵的茶树品种资源,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巴达茶山享誉世界的“巴达茶树王”树龄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是研究茶源的活化石。
巴达山位于勐海县西部,与缅甸仅一江之隔,这里是布朗族与哈尼族聚居的地方。巴达山地,北连西定山地,南与打洛镇毗邻,东北是勐遮坝子,东南是勐冈山地,面积为316.21平方公里。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曼迈、章朗、曼帕勒等村寨。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于2012年09月27日仙逝)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普洱茶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佛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介绍布朗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族学研究者常来章朗作考察研究。
章朗是布朗族古寨,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园,这就是云南人常说的“濮人种茶”的定律。章朗古茶园分布在章朗寨子附近的树林里,有近千亩之多,但这些古茶园摞荒的时间太久,大部分没有刈复出来,茶园里草深齐腰,还长着许多阔叶木。章朗的古茶树看上去没有南糯山、老曼峨的古茶树年代久远,树围在七八十公分的占多数,茶树大多没有砍过稍尖,树高五六公尺,采摘不容易。尽管章朗古茶原料已卖到200多远1公斤,但村民们并没有花大功夫去修复古茶园,分析原因,可能一是劳动力不够,二是荒草杂木太多太深,茶树又高不易采摘。现有两三家勐海茶商在章朗设点收茶,但每天能收到的茶叶并不多。章朗丽勐海县城五六十公里,被层层大山阻隔,受汉文化影响不深,寨子里很多老人至今还不会讲汉话,要了解章朗寨的历史真不容易。
曼迈村有古茶园836亩,就分布在这片风景林中,林中大树与古茶树相间分布,茶树连成片的生长,整个后山基本都是古茶树,曼迈村古茶树可谓是数目多且树龄老。细看,不难发现好多茶树上都结满了蜘蛛网,古茶园环抱着寨子,好一片原生态景观。曼迈土壤为黄棕壤和黄壤,又加之雨量丰富,年雾罩日高达126天,气候温暖湿润,最适古茶树生长。曼迈茶树属于大叶种,叶片修长,但叶片较窄,叶茎也较细。制成的干茶条索细且紧结。茶汤金黄透亮,入口稍涩带苦,迅速而来的是同样的甘甜,可谓苦甜并存。茶汤稠滑,带着特别的米汤香。叶底黄绿,光泽极好。杯底花蜜香。
曼迈茶以香气逼人,滋味醇厚,苦甜并存在普茶界占据一席之地。
巴达山普洱茶属乔木大叶种,其特点是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NQS】【南峤山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