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神奇的树叶,联结起亚欧,开启了商品贸易与文明交流互鉴的“茶叶之路”,这条路就是万里茶道
一片神奇的树叶,联结起亚欧,开启了商品贸易与文明交流互鉴的“茶叶之路”,这条路就是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途经如今的中蒙俄三国,是继丝绸之路后,于17世纪末期在亚欧兴起,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一条国际商道。当初,以晋商为代表的商人在福建武夷山、江西与湖北交界的幕阜山、湖南西部雪峰山、湖北与湖南交界的武陵山等茶源地采购茶叶,通过水陆路从四面八方运至长江之滨的汉口集中,转而向北通过汉水经湖北襄阳、河南社旗等地,再用马、驴、骡、骆驼和人力等运输方式继续北上,经山西、河北、内蒙古多次转运后,抵达中俄边境贸易集散地恰克图,又向西经西伯利亚最终到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而后转销欧洲各地。
由南向北再由东向西跨越亚欧的万里茶道,绵延14000余公里,是继陆上丝绸之路后又一条联通欧亚的人流、物流大通道,也是促进东西方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万里茶道形成、发展、繁荣近300年,上世纪30年代以后因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日渐衰落。曾经繁华一时的商贸大通道虽已是过眼云烟,但其留下的遗迹却凝固在沿线的大地上,成为历史的永久见证。万里茶道沿线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由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两部分构成。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古茶园及古村落等茶源地遗产,水陆道路、驿站、路亭、关口、河流、码头、桥梁等交通类遗产,厂房、器械、工具等构成的加工类遗产,历史街区、茶亭、茶庄营养价值最高的茶、茶行、茶栈、仓储等商贸类遗产,客栈、骡马店、票号营养价值最高的茶、银行、镖局、管理机构等服务性遗产,祠堂、会馆、寺庙、教堂等礼仪类遗产,标志性建筑、碑刻、摩崖石刻、墓葬等纪念性遗产,以及采摘工具、加工工具、运输工具、包装工具、交易工具和茶样、票据、茶章、账簿、路引、合同、公文、手册、日记等可移动文物。无形文化遗产则包括茶叶生产、运输、交易过程中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生产生活习俗,与茶事有关的礼仪、宗教仪式、同业同乡聚会、节日庆典等习俗和行商日记、票证、票号、账本、档案等文献,与茶有关的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文化艺术,与茶事活动相关的地名,以及茶叶品种选择、种植管理、采摘、制作等传统技艺。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万里茶道开拓、发展、繁荣、衰落的历史进程,真实地记录了茶道上的茶农、茶商、运输者、管理者、服务者开拓和维护茶路运行的付出与收获。每处遗迹都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个故事都包涵着创业者的艰辛茶文案短句100句。这些遗产,同样见证了中蒙俄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互动,见证了沿线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深入研究中国茶叶贸易史、交通运输史、茶文化传播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为跨区域茶文案短句100句、跨行业、跨民族、跨国度的茶叶运输和贸易路线,万里茶道在开拓、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中形成了维持运行的准则,凝结了不同群体共同遵守和认同的观念,万里茶道的核心价值理念即是“和合天下,恩泽四海”。
“和合天下”既是茶叶和茶道本身蕴含的品质,也是万里茶道的先民修身养性、人生追求、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准则。中国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汲取了儒释道的精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铸就了“以和为贵”的民族之魂。从茶叶与人类个体的关系看,饮茶能让人保持内心平和、清静淡雅,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从茶叶与群体的关系看,饮茶是一种高雅文明的交往交流方式,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沟通,促进各类群体的相互了解,“以茶为媒”“以茶会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情感联络方式。万里茶道以茶叶为载体增强了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如今,茶外交仍然是国家交往中一种重要手段。而从茶叶与自然的关系看,一方面,茶叶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它产于热带和带湿润的山地,对土地、温度、湿度、环境有严格的选择性,依赖于大自然;另一方面,中国茶道追求“天人合一”,种茶、制茶、饮茶讲究自然天成。可见,和谐、和平、合作是中国茶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万里茶道追求的现实目标。
“恩泽四海”则是万里茶道开辟的初衷和开辟之后带来的实际效应。为满足我国西北各民族以及俄罗斯乃至欧洲人民的生活需要,同时通过茶叶对外贸易获取利润,万里茶道才应运而生。其实,它所达到的最终效应远远超出了预期。
茶叶种植给人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谋生手段。茶叶通过万里茶道销往世界各地,扩大了山区居民的收入来源,尤其是为妇女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从而增加了其经济收入,显著提高了妇女地位。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产茶,茶叶产量近600万吨,茶产业仍是许多不发达国家农民收入和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茶叶为人类提供了健康饮品。茶叶通过万里茶道从中国传向俄罗斯及欧洲,满足了游牧民族日常维生素的需求,也改变了欧洲人喝生水的习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病菌的传播。茶叶传入俄罗斯和欧洲后,饮茶逐渐成为上自贵族、下至平民的一种生活方式。目前全世界有30亿人饮茶,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
茶叶种植给人类提供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模式。茶叶种植是我国各族人民积累探索、合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的典型范式。这种方式通过万里茶道向世界传播,为人类综合利用山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提供了成功样本,为人类破解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此外,随着万里茶道的开辟,其沿线催生出诸多市镇,给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额财富和新的生活方式。
同时,各国、各民族的开拓者们在开辟、维护、繁荣万里茶道的历程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所淬炼出特有的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合作共赢、诚实守信的“茶路精神”。这种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以诚相待、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又赋予了万里茶道开放开拓的时代精神。其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贯穿于万里茶道始终,永远铭刻在中蒙俄三国人民的心灵深处,成为全人类永恒的财富,成为当今建设“一带一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营养价值最高的茶,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万里茶道就是典型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之路。它既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也是沟通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桥梁。
万里茶道从其茶源地武夷山、幕阜山、雪峰山、武陵山出发,穿越南方湿润地区到半干旱、干旱地区,跨过山地复合式农耕文化区、稻作文化区、旱作农耕文化区、游牧文化区等不同经济类型,将中国传统的几种主要经济类型区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并延伸到西伯利亚、中亚和欧洲地区,实现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生计互补和互通有无。
对于南方山地茶农来说,茶叶是换取粮食和日常生活物资的特产。而对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和俄罗斯人、欧洲人来说,茶叶则是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甚至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病”的说法,可见茶叶对于北方以肉奶为主食、缺少蔬菜和水果人群的重要性。唐代以后,南方茶叶就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各民族不可或缺的生命之饮。如安化和羊楼洞压制的黑茶砖茶,曾是草原上可以充当货币使用的硬通货。当然,中原和南方各民族也需要把茶叶销售到北方,换回马匹、牛羊肉、皮毛等特产,满足农耕经济人们的生活所需。可见,南北方不同经济类型的生计互补是万里茶道形成的内在动力,而大规模的茶叶运输和贸易,又实现了互通有无的巨大经济价值。
万里茶道茶源地基本属于多民族居住区,武夷山是汉、畲等多民族居住区,幕阜山是苗、瑶等民族先民活动的地方,武陵山是土家、苗、汉、白等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场所,雪峰山是汉、瑶、苗、侗等多民族聚居之地。几大茶源地种植、加工的茶叶通过万里茶道运送到北方,满足了北方蒙古族、回族等各民族的生活所需,也实现了南方各民族生产的价值。通过茶叶贸易,增进了南北各民族的了解和互信,实现了各民族相互认同和团结。某种程度上说,万里茶道已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这条纽带从唐宋开启,并延续至今。目前,南方民贸企业生产的边销茶,仍然大批量对口销售到北方和西北民族地区。
一缕茶香,蕴含着文化的气息。万里茶道不仅成为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茶文案短句100句,也作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载体,将古老的中国茶文化与各国历史文化相结合,演变成世界各地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丛。以茶会友,以茶奉客,是中国简朴而高雅的待客之道。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俄罗斯的红茶、英国的下午茶等,无不受到中国茶文化的深刻影响。一片小小的茶叶跨越国界,成为人类共享的财富。
万里茶道这座桥梁,联通中国与中亚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和地区,推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南方茶源地所产茶叶,经过汉、蒙、维、回、满等各族商人、运输者的艰难转运,最终运抵俄罗斯及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饮料,17世纪传入荷兰,并迅速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饮品。此后又通过荷兰传入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时期饮茶俨然成为宫廷生活的一部分。18世纪饮茶风靡英国,进而演变为一种社交手段,并衍生出下午茶习俗。茶叶经蒙古国北传至后,18世纪末饮茶之风遍及社会各阶层,茶叶纳入居民生活必需品之列。人在茶水中加入糖、柠檬、牛奶、乳皮、香草等辅料,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茶道。
在中国茶叶向西输出的同时,17世纪中叶,茶叶伴随欧洲移民传播到美洲。18世纪北美出现牛乳和乳酪搀入茶叶饮用的习俗,美国则产生了特有的冰茶文化。中国的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传播到世界各地后,逐渐融入当地生产生活乃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浪漫的休闲情怀、精致典雅的生活态度,大大提升了人们的文化品位。通过万里茶道,中国古老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传入欧洲,欧洲工业文明成果也引入中国,达到了中西方互通有无、合作共赢的效果。由此,茶叶长期扮演着跨越亚欧的文化使者的角色。
习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文明精神得以赓续和发扬光大。如今,随着我国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俄茶叶贸易之路又以新的、更高级的形式出现——中蒙俄三国经济走廊。这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合作范式和地缘需要,更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现实需要。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以茶会友,共品茶香。坚守中国茶文化“和合天下”的价值理念,共同推动人类和平和睦发展。小小茶叶,始终散发着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别样味道。
万里茶道最初以“茶叶之路”“万里茶路”等名称出现,如美国作家艾梅霞所著的《茶叶之路》,我国作家邓九刚所著的《茶叶之路:欧亚商道兴衰三百年》等。2012年6月,“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湖北赤壁市召开,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通过《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赤壁倡议》,从此开启了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省际合作模式。2013年3月,习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所作的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演讲中指出,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这有力推动了万里茶道申遗工作。
2013年9月,第二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召开,来自中蒙俄万里茶道沿线个城市的代表参加市长圆桌会议,并签署《万里茶道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协议》。期间,中蒙俄三国达成“万里茶道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共识,并签署了共同申遗倡仪书,联合申遗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同年同月,由河南省文物局、南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召开。会议形成并通过《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赊店共识》,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努力的方向。2013年12月,湖北省农业厅、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重走万里茶道启动仪式暨‘东方茶港’‘中俄万里茶道’起点立碑揭幕仪式”,确立了武汉在万里茶道的历史与现实地位,为其作为牵头城市承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基础。此后,“万里茶道”的命名逐渐被学界、政府部门所接受。2014年3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导发起的“万里茶道协作体”在北京成立,成为推动申遗的重要民间组织。同年5月,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座谈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6月,随着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化线路遗产引发国内广泛关注,进一步推动了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工作。2015年至2018年,湖北省文物局牵头建立包括福建、江西、湖南、河南营养价值最高的茶、山西、河北、内蒙古等8省区协调机制,组织专家考察万里茶道遗产点,撰写申遗文本,并建立起与蒙古国、俄罗斯联合申遗沟通机制。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万里茶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联通了中蒙俄三国,是沿线各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融入了沿线人民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文化认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万里茶道申遗,符合打造文化交流互鉴平台的现实需要,延续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梦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赋予万里茶道新的时代内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万里茶道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茶文案短句100句。2014年9月中蒙俄三国元首会晤时,习主席提出:“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下,俄罗斯日益注重对西伯利亚以及远东的开发,境内的“茶叶之路”也被视为俄罗斯整体发展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通道建设这两大战略成功对接,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了新动力,为两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实现优势互补,造福两国人民。
万里茶道联合申遗是建设中蒙俄文化廊道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沿线节点城市正在抓住申遗机会,拓展与茶叶相关的驿站、古道遗址的内涵与外延,抢救茶叶之路上的文物及文化遗迹,搜集与茶叶贸易相关的历史档案等,尽可能保持其原汁原味,为沿线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更好保护并进一步增强民众保护意识,推进万里茶道的宣传推荐工作,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茶文化。这项工作不仅是3个国家协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有益探索,更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实践,对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茶文化和茶产业的传承发展,对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沿线省区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而不同”是中国数千年来的重要价值取向,“天下大同”是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最高境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全人类的理念共识和奋斗目标。茶叶和茶文化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她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茶叶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载体营养价值最高的茶,超越了地域、国家的限制,跨越了不同时代。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将进一步凝聚沿线各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沿线各国合作共赢,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万里茶道茶业资料搜集与研究”中期成果(编号;19ZDA179);本人第一作者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第二作者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 龙慧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