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茶之出》载:“淮南:以光州上(生光山黄头港者,与峡州同),义阳郡、舒州次(生义阳县钟山者,与襄州同。舒州生太湖县潜山者,与蕲州同),寿州下(生盛唐县霍山者,与衡州同),蕲州、黄州又下(蕲州生黄梅县山谷,黄州生麻城县山谷,并与荆州、梁州同也)。”文中,“淮南”系唐贞观十道之一;“光州”指今潢川、光山一带,包括潢川、光山、商城、固始、新县等地;“义阳”指今信阳市区一带,包括原信阳县、罗山县。陆羽把当时的茶叶质量分为四等,信阳茶属于第一、二等茶,没有第三、四等茶,可见信阳地产茶叶质量之佳。
此外,《茶经·茶之具》还记载:“穿:江南、淮南剖竹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一穿,半斤为中穿……”在商品经济滞后的时代里,“穿”作为信阳一带重要的茶具入选《茶经》,从一个侧面这说明当时的信阳——淮南茶叶生产的规模之大和流通的范围之广。
“淮南(茶):以光州(今潢川、光山、商城、固始一带)上……”这是茶圣对信阳茶的评价,也是古代典籍中对信阳茶最早也是最高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