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古代文献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云南地区有世界上年龄最长的野生古茶树。茶的起源肯定还早得多。不过,在当时并没有把茶作为饮料,而是当作一种药材使用的,如“神农尝万草,口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指“茶”。早期的“荼”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
中国悠久的制茶历史和饮茶传统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茶生于名山秀川之间,人们从饮茶中与山水自然结为一体,茶的自然属性与中国古老文化的精华渗透和融合,使得茶的精神内涵为众人接受,形成了系统而又完整的中国茶文化。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大约在1606年,第一批茶叶运到荷兰。这被认为是茶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里有一封信,是该公司的职员威克汉(R.Wickham)于1615年6月27日在日本写给在澳门的同僚伊顿
(Eaton)的,他在信中要“一包最醇正的茶叶”。这是荷兰有关茶的最早记录。到1637年的时候,茶叶已经被大规模地进口了。
在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初,荷兰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茶叶经销商,几乎独占长达80年之久的茶叶贸易。1651—1652年,阿姆斯特丹举办茶叶拍卖活动,使茶叶成为独立商品。阿姆斯特丹也因此成为欧洲的茶叶供应中心。
欧洲饮茶风在18世纪已很盛行。茶叶贸易的巨大利润吸引欧洲国家竞相加入茶叶贸易的行列。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跨国公司,从18世纪开始支配了世界的茶叶贸易。
英国东印度公司依靠茶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它的全盛时期,它掌握着中国茶叶贸易的专卖权,操纵着茶叶买卖,限制茶叶输入英国的数量,控制着茶叶的价格,垄断了茶叶的国际市场。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专卖制度,也是茶叶宣传最早的原动力。
宣传的结果是,促成了英国的饮料革命,使英国人放弃咖啡而变成嗜好饮茶。
穿越中国南海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
通过茶叶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及后来的各大商行赚取了巨额利润,英国政府也从中获得了巨额税收。茶叶进口税成为英国财政收入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的最后几年,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年均达到330万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茶叶贸易“开始了欧洲贸易史的新篇章”。
进口到各东印度公司所在国的茶叶,并非仅限于其本土的消费,还要流通到西北欧国家乃至它们在美洲的殖民地,因此,在有的城市里,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际茶叶市场。伦敦是全世界最大的茶叶消费与专卖市场,从1679年开始举行茶叶拍卖,直到1998年6月29日举行最后一次拍卖,伦敦的茶叶拍卖市场共计存在了319年。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在工业成为“资本主义”的理想活动场所之前,远程贸易以其高利润率和集中性等特点,成为资本主义“自己的家”。因此,正是香料、胡椒、咖啡、茶叶等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显得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为欧洲资本主义、全球贸易和经济体系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人发现和生产的茶叶,就这样参与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参与了近代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
茶叶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
持续了3个多世纪的茶叶贸易,把数量巨大的中国茶叶运抵欧洲, 为那些从事这种远程贸易的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以及其他商人创造了超额的巨大利润,积累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在欧洲最早开始饮茶的是荷兰人,时间大约是在17世纪初。茶叶在欧洲最初不是被当作饮料,而是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药师会在茶叶中加上珍贵药材,例如糖、姜、香料,成为当时的成药。茶的价格也相当昂贵。到17世纪后半期,茶叶已经成为荷兰食品杂货店中的商品, 而且不论富人或是穷人,都可以随时买得到,也买得起,因而流行起来了。很多人家专辟茶室品茗啜茶,将此当作一种高尚的消遣。
荷兰开始流行饮茶之后不久,这种饮料就传到了邻国。在法国,1650年,当时法国宫廷的首席大臣马扎林主教(Cardinal Mazarin)开始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于是,饮茶在法国变得流行起来。路易十四从1665年开始喝茶,他以为喝茶有助于痛风的病情,更有趣的是,他听说中国人和日本人从来不曾罹患心脏病。
几经宣传和实践,激发了法国人对中国茶的向往和追求,使法国饮茶从皇室贵族和有闲阶层中,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评论说,中国茶叶在巴黎所受的欢迎程度, 就好比西班牙人爱好巧克力的情况一样。
在欧洲最为流行饮茶的是英国。前文指出,从事茶叶贸易最突出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他们控制了全球茶叶贸易的形势,从中获取了空前的高额利润。也正是因为东印度公司的大力宣传和推广,饮茶习俗在英国广泛流行开来,甚至创造了“下午茶”这种独特的英国茶文化。
饮茶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此图取自[英]休·昂纳著,刘爱英、秦红译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英国流行饮茶与查理二世国王的凯瑟琳王妃有很大关系。凯瑟琳(Catherine of Braganza,1638—1705)是西班牙国王胡安四世的女儿,1662年,她嫁给了查理二世。在她带来的嫁妆中,有一箱茶叶。她使饮茶成为英国宫廷的时尚,在宫廷里举行茶会,不久饮茶习惯又从宫廷传播到了整个英国上流社会。
17世纪后期以后,饮茶习俗已经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中普遍流行了。到了18世纪,伦敦的咖啡馆实际上成了茶馆。据说在1700年的时候, 伦敦就有超过500家的咖啡店卖茶。在18世纪上半叶,伦敦大约有2500 家咖啡馆卖茶和提供饮茶服务。茶叶成为英国全民共饮的大众饮料。
饮茶习俗的形成也带动了中国瓷器的流行。当饮茶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饮茶所用的瓷器也就成了一种时尚的必需品。当时的一位英国作家描绘说,中国的瓷制茶具成了“每一位时髦女士的必须之收藏”。“下午茶”的出现更促进了人们在茶具上的追求和爱好。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们都想要至少一套精美的瓷器茶具。
18世纪以后,在英国的任何家庭,“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家外, 茶叶都已成为英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1饮茶成为英国社会中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饮茶已经不仅仅是上层社会的雅好,而且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城的人都最喜爱喝红茶,不论人们是穿的衣衫褴褛还是光鲜艳丽,都喜欢这美味的饮品,不管他们的阶层差异,他们都会因为生活中有红茶而幸福快乐。”
不仅如此,茶叶对于提高和改变人的身体素质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指出,在17、18世纪生活和医疗水平提高有限的情况下, 英国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减少,与养成良好的饮茶习惯有莫大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有的学者研究指出,饮茶的普及还使英国的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甚至改变了英国人的民族性格。
英国人在知道饮茶之前,少数上层人家可以享用咖啡、可可等饮料,多数人主要饮用杜松子酒、啤酒等,经常饮用这些带酒精的饮料,使许多男人养成了好斗的性格,举止粗鲁。习惯饮茶之后,英国人的性格气质逐渐从好战、寻衅转变为较为温和、较少的暴力倾向,养成彬彬君子之风,即绅士风度。
饮茶还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
原来中上等人家早餐要吃很多的肉和啤酒,而今改变为吃少量的肉,伴之以面包、糕点和热饮,尤其是茶;以前晚餐较早,而今加入了富有诗意和民族特色的“下午茶”(下午四五点钟),晚饭一般推迟到了七八点钟。
英国贵族赋予茶以优雅的形象及丰富华美的品饮方式,“下午茶” 更被视为社交的入门、时尚的象征,是英国人招待朋友、开办沙龙的最佳形式。特别是对于女士来说,更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午茶”的发展也受到了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以严谨的礼仪要求著称的英国,“下午茶”逐渐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礼节要求与习惯, 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中每日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在其专著《绿金:茶叶帝国》中指出,英国“下午茶”发展成为一种类似日本茶道的仪式,并成为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认为,对茶叶的礼赞怎么高也不过分,甚至可以说“茶叶改变了一切”。
(本文摘自《文明的力量》,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