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进云南,云南准备好了吗

  2024-06-17 15:02          0

台商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么?今年以来,这个疑问一直摆在台商邝先生(化名)的心头。

的确,当中国内地原材料、土地成本不断攀升,人口红利不再之后,邝先生面临接下来的选择是:西进(中国中西部地区),还是南下(东南亚地区)?

“在聊天的时候,我们大多认为这一波的经济危机比此前的更严峻,而做对选择,关乎着台商未来如何生存下去。”邝先生说。

事实上,这样的选择,也摆在了大陆中西部各地政府的面前。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一时机,成为台商投资洼地?云南,你准备好了吗?

成本压力下的选择难题

在台商圈子中,有一个说法颇能描绘出目前大陆台商惨淡境地:“从2011年开始,大陆台商是十毒(十缺)齐发:包括缺工、水、电、土地及资金,再加上原料、订单、油料、通路、前景,凑成十缺,变成台商的"凶年"。”

造成这样情况原因的是,甩开高污染行业、低附加价值的产业升级策略,是珠江、长江、渤海三大沿海聚落,总数近两百个中大型工业园区,一致的目标。

在东部沿海地区,两个计划正在“试点”。一个是“腾笼换鸟”,把笼子腾空,旧的鸟赶出去,让新鸟进来。老鸟怎么办?很多靠劳力密集、生产效率不 高、高污染的行业,都属于这种不受欢迎的鸟。另一个是“筑巢引凤”,例如深圳改革开放30年后,变成全中国大陆绿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现在它只欢迎金融、物 流、高新技术。这对于一些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型的台企来说就面临着升级转型或者是迁移的问题。

这一系列政策的变化,让台商们都感受到了压力。

“我算过,包含吃住所有费用,每人平均用人成本,2011年已经超过人民币5.8万。”沪士电发言人李明贵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即表示,而这个数字在1993年只有人民币6000元,18年来增加8.7倍。

无独有偶,作为厦门台商群体的“领头羊”,黄如旭明显感受到了环境变化给企业施予的压力。他的台商朋友有的回了台湾,有的南迁东南亚,那些留守 大陆的也面临几个选择:从制造业中抽身,进军房地产或文创产业;如果固守制造业,则要考虑迁移到经济相对落后,但拥有丰富劳动力的西部地区。

“如果这样的状况持续,未来5年里,现存近半的台商会消失,或是自愿退场,或是惨遭淘汰。”上述台商说。

一时间,台商们都在想着如何找到下一个投资洼地。

此前不久,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发布《2011年台商投资环境及风险调查报告》,重庆是台商极力推崇的大陆投资城市,在全国排名第二,中西 部第一。随着宏碁、华硕、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等台湾知名IT企业布局重庆,重庆已成为吸引台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更早之前,该公会认为,大陆成本将不断上扬,由此他们推出“南进策略”,建议台湾企业迁离大陆,到生产成本更廉价的地区,南迁至印度、印尼和越南。不过部分台商却表示,越南目前的投资背景,相当于15年前大陆市场,虽有抢进的契机,但基础建设和内需消费仍稍嫌不足。

西迁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但这意味着留守大陆的台商未来要在更加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区,开始再一次创业。

各地“抢”台资,云南慢半拍?

各地政府也闻风而动,开始游说台商前来投资。

事实上,几十年来,各地方政府一直在争夺台商资源。在当年的长三角,几乎每一个乡镇都被要求南下珠三角招商,游说那些10年优惠期满的台资企业到长三角投资。近年来,台商则将目光转向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西部,同时借由“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谋发展。

而作为云南邻居和同样拥有对东盟区位优势的广西,桂台农业合作也全面展开。广西和台湾先后签署农业人员培训、远洋渔业和养殖废物处理等 方面的5个合作备忘录;在茶叶深加工、休闲农场开发合作、现代农业创业园建设、农业机械化等领域达成10多项合作意向;在兰花等花卉产业上签订10个合作 项目,仅与台湾花卉企业签署的合作项目就达21个,合同投资总额逾12亿元。截至2011年合同引进台资51.72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重庆市与台湾就信息产业签约金额就有300亿元。截止2011年末,渝台合作累计投资额27.12亿美元,单是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企业就有109家。

在重庆市台商工业园网站,任何一个对投资重庆稍有意向的企业,都可以在其网站查询到详细的投资政策。从西部大开发政策可以给予的所得税15%的优惠,到三峡库区劳动力就业优惠政策和补贴、出口奖励政策,以及详细的土地优惠政策。

而在云南,截至今年6月,云南累计批准台资企业510家,实际利用台资5.36亿美元,只略高于重庆市2011年上半年引进台资的实际投资额4.82亿美元。台商在云南的投资状况只是“小打小闹”。

虽然统一集团、顶新集团、旺旺集团等台湾知名大型企业在滇都有投资,虽然知名台湾企业在云南设厂,但是主要只是满足于当地消费,而非这些企业在西部的总部所在地。

在台商西进的大潮中,云南似乎已经慢了半拍。

在滇台商,小而美的代表?

不过,在疯狂的招商背后,一批在云南投资有十年历史的台企仍然对云南充满了感情。对于已经在云南投资多年的台湾企业来说,云南虽然比不上沿海开放、政策没有重庆优惠,但是云南所独有的优势却让他们扎根云南。虽然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一步步稳步成长着。

“在我们来云南投资之前,人们把山葵叫"山芋菜",菜并不是高附加值的东西,但作为深加工后的"Wasabi"则是全世界均离不开的调味品。” 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霓云介绍,15年前来云南投资到现在,川达利用云南独特的资源优势,已经将山葵加工业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供应商。罗霓云 说,全世界最大的山葵出口国是中国,而中国山葵最大的产地在云南,目前公司已经将山葵卖到了日本、欧美等国家,是全国最大的山葵出口企业。

1999年开始在云南投资实业的陈嘉雄介绍,当年很多台湾人来参观,因此自己也就把蝴蝶兰种植接地建在了云南。昆明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随着多 年来在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经验,也将单纯的农业发展为跨产业的综合产业,包括休闲旅游、理疗、餐饮等第三产业在内的项目,在嵩明打造香草产业培训中心,利 用台湾在香草产业的农业科技和人才优势,为云南培养发展特色产业的人才。

对于台资企业在大陆所受到的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涨困扰,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霓云认为:虽然近几年云南的劳动力成本也出现大幅上涨,从 1999年到现在,云南的人工工资也从600多涨到了现在的3000元,基本上涨了5倍。“不过各种成本的上涨在全国都是同样的情况,对于我们产业来说, 还是要在距离资源近的地方才能发展。”罗霓云说,在云南,这些依靠独特资源优势而诞生的产业也不会轻易离开云南发展。她举例道,如果因为劳动力成本上涨而 把企业迁移到东南亚国家还是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就是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其次劳动力素质、当地政策等还是有很多问题。

虽然一些台商对于到东盟投资还有所顾虑,但陈嘉雄已经把部分苗木的种植基地建在了缅甸。“种植花卉云南和缅甸搭配在一起发展能实现比较好的分工 与整合。”陈嘉雄表示,将花卉的研发、组培和育苗基地放在云南,对于出口欧洲和中东的苗木,可以利用缅甸热带气候能在冬季仍能保证部分苗木生长的优势进行 种植,直接从缅甸出口。

在云南的台商中,虽然没有如富士康、华硕这般吸引眼球和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大企业,但是台商在云南地方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却不可或缺,他们是小而美的代表,了解云南优势和劣势,在吸引台商入滇过程中也是最重要的“推销人员”。

盘点家底,云南如何吸引台商

台商西进、南下,云南如何抓住机遇,引台企入滇,在盘点家底的同时,如何服务好企业也是项目落地进程、留多久的关键所在。

云南与台湾的产业互补性一直是双边加大合作的基础。从产业对接需求方面来看,台湾企业在电子产业、加工贸易等方面有着较强优势,尤其是台湾于 2009年陆续出台重点发展绿色能源、生物科技、观光旅游、健康照护、精致农业、文化创意6大新兴产业的规划。实际上台湾在这些产业上已有很好的基础和成 功的经验,而这些产业与云南的资源优势、产业布局不谋而合,合作空间巨大。云南与台湾产业可以形成很好的共振。

但是云南如何吸引台商?这是早就需要研究的课题。吸引大型企业入滇,所能产生的产业集群效益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带动效应。

“对于招商引资,云南在近年来已经有非常开放的视野,浙商、苏商都以集团军的形式开始在云南大规模的投资,但是对于如何吸引台商,云南还没有制造良好的洼地效应。”陈嘉雄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云南目前对土地财政的观念还没有太大改变。云南工业用地的价格目前高于川渝桂。简单回顾台商在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创造的税收效应就应该意识到,出让部分优惠政策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解决就业带来的巨大虹吸效应。

而另一方面,云南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还暂时没有为台商量身定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服务。

确实,有分析人士指出,云南近年来实施了“桥头堡”战略,瑞丽作为全国三个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一,也获得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但是获得了“名 头”后,现在看来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却还没有明显的政策效应显现出来。中央政府作决策,往往高屋建瓴,制定的是大政方针;具体如何落实,就得靠地方拿思 路。中央不搞一刀切,对地方政府是好事。但上述分析人士也表示,因为云南的部分地方政府官员思想还有待如沿海开放和大胆,所以,因为没有明晰的政策细则, 反倒让一线的招商人员不从下手。

“云南要学习沿海地区招商经验,虽然现在云南从态度上已经很重视招商,但是如何才能吸引台商落地,要学习背后很多系统工程和服务的支撑。”陈嘉 雄比喻道,这就好比乡下人学城里人在墙壁里装一个水龙头,但是却没有自来水流出来。这就是因为他没看到背后所做的打井、引水、铺设管道等系统工程。

几年前去江西南昌考察,当地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很强。他举例道,企业如果需要买100亩土地,政府可以按照企业规划先圈定好预售范围,企业根据 自身发展规划和需求先购买部分土地,政府还会为企业贷款想办法,让企业可以滚动发展。而在云南则因为土地价格太高,很多企业没有办法落地。

陈嘉雄还是看好云南的优势:“云南虽然是中国的边陲,但却是亚洲的中心,未来应该从物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有巨大的 合作空间和潜力。云南发展桥头堡策略应该以第三产业为主要发展思路,云南不要承接东部淘汰的产业,而应该充分利用,更多地发展旅游、农业、轻工业等清洁无 污染产业。”

高端访谈

在大陆设厂,选择在云南则可以享有更优越更好的渠道。首先,云南与东盟市场有多年的经贸往来,进入南亚市场,大陆的陆路通道在云南的腾冲。其 次,云南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色金属等资源发展加工业,利用产地优势,台企可以在云南发展三七、石斛、天麻等中草药产业等。第三,云南是劳动力资源大省。 第四,云南土地成本大大低于沿海。第五,昆明正在建立区域金融中心,老挝基普、泰铢在云南挂牌交易,云南可以提供良好的金融结算条件。第六,昆明长水机场 是国内第四大门户枢纽机场。

云南省台办主任李极明:“台企入滇,云南独特优势多”

台商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成本逐年增加,中西部的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利用优惠政策加快吸引“台商西进”。

在台商西进过程中,吸引台资已经慢半拍的云南如何与其他省区竞争?云南吸引台企入滇还有机会吗?就此,记者专访了云南省台办主任李极明。

云南正形成多方面独特优势

云南信息报(以下简称“云信”):台企在大陆已进入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阶段,中西部城市均在花大力气吸引台商,在与西部省区的竞争中,云南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吸引台企入滇?

李极明:20年前,台湾主要出口地区是东南亚国家,台资企业面临着来自日韩的竞争者,台湾当局提出了直接进驻东南亚国家投资兴办企业的“南下策 略”,虽然政策有一定刺激作用,但发展受挫。而同时推进的“西进战略”(指进入大陆办厂)却大获成功。尤其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建成,同年6月大 陆与台湾签署了ECFA协定,台资企业通过在大陆设厂获得大陆原产地证书,在出口到东盟市场时即可以享受零关税优惠。

而在大陆设厂,选择在云南则可以享有更优越更好的渠道。首先,云南与东盟市场有多年的经贸往来,进入南亚市场,大陆的陆路通道在云南的腾冲。其 次,云南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色金属等资源发展加工业,利用产地优势,台企可以在云南发展三七、石斛、天麻等中草药产业等。比如台湾生产笔记本面板的企业 需要用到的稀有金属铟产地就在云南,而很多台企生产的面板则出口到与云南邻近的泰国等国家。第三,云南是劳动力资源大省。第四,云南土地成本大大低于沿 海,面向东盟市场,云南有多个边境经济贸易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有深圳企业将工厂迁到临沧孟定,综合成本下降了15%。第五,昆明正在建立区域金融中心, 老挝基普、泰铢在云南挂牌交易,云南可以提供良好的金融结算条件。第六,昆明长水机场是国内第四大门户枢纽机场,作为枢纽机场,可以拓展的交通枢纽作用却 是别处无法匹敌的。这对于高附加值产品、以航空运输为主的企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在云南搭建多个圈层的产业园

云信:台企入滇,云南和台湾在产业对接方面有何互补性?按照云南省提出的“三大战略”,在滇台合作方面如何布局?

李极明:从产业对接需求方面来看,台湾企业在电子产业、加工贸易等方面有着较强优势,尤其是台湾于2009年陆续出台重点发展绿色能源、生物科 技、观光旅游、健康照护、精致农业、文化创意6大新兴产业的规划。实际上台湾在这些产业上已有很好的基础和成功的经验,而这些产业与云南的资源优势、产业 布局不谋而合,合作空间巨大,云南与台湾产业可以形成很好的共振。

按照云南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三大战略”,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搭建合作平台。

吸引台商入滇,就是要搭建承接台商的平台,将考虑规划建设省级大型台资工业园区作为“台企入滇,西进东盟,开拓南亚”的示范园区,并在全省有条件的园区内开辟台创园。

在云南选取10个有条件的园区,打造台创园,比如昆明的出口加工区、空港经济区,这是台创园的第一个圈层。第二个圈层则是滇中城市群,比如在昆 明与玉溪的结合部:晋宁和通海,可以打造大型产业园区。第三个圈层则是有特色原材料资源的州市,打造特色的产业园区,例如依托文山三七资源结合台湾先进技 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第四个圈层则是边境经济合作区,利用云南与东盟多个国家接壤的区位优势。在这些边境地区在国内和国外均享有相当多的优惠政策,这无疑 是企业控制成本拓展市场的最大利好。第五个圈层则进一步扩展到东盟国家内地。目前在老挝万象已经有云南产业园,台企入驻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昆明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理事长詹茂胜:“吸引台商,南亚牌是最大优势”

云信:云南在吸引台商方面,有哪些优势?

詹茂胜:开拓东盟市场,广西的优势大于云南,广西与广东邻近,发展面向东盟的产业,在产业链上下游能与广东众多的卫星产业形成较好的产业聚集效 应。但从云南开拓印度洋周边南亚国家市场则有较便利的交通条件,最能体现云南的区位优势。这对于台商来说,利用在IT信息产业的技术优势与印度服务外包行 业进行合作,利用台湾最顶尖的太阳能技术和零配件产业优势,优化资源,升级产业,延伸产业链。

云信:目前在云南的台商有何特点?如何在台商西进的机遇下,吸引更多台企落户云南?

詹茂胜:目前在云南投资的台商涉及的产业主要是农业,例如花卉产业、普洱茶产业,还有旅游产业、餐饮服务业等。也有台湾知名的顶新集团、统一、旺旺等知名台湾企业在云南设厂,但主要只是满足于当地消费,而非这些企业在西部的总部所在地。

而台湾与云南在清洁能源、生物科技等方面的合作空间巨大,但是目前还没有行业内的台资企业到云南来投资。在省台办和台资协会的宣传下,有很多台 商来云南考察过,但是却没有及时落地。这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云南在吸引台商方面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如果能有细致的政策条款,则对招商工作能有明确 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吸引台商入滇,要形成产业集群落地才能保证企业存活下来,这需要政府下大决心,比如借鉴重庆划定台商创业的特定园区,用优惠政策吸引台商。
来源:云南信息报  作者:顾颖 马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