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不是神话,而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寻常物

  2024-06-17 15:02          0

“茶叶不作菜、不作药,作为专用饮料的最早年代,不会晚于西汉。”上面的话,出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考古学者不尚空谈,讲究用证据说话。他引证西汉辞赋家王褒所写的《僮约》一文,许多史学家也都很看重这段文献。

《僮约》,是王褒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文章,记述他在四川时亲身经历的事。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到“煎上”即渝上(今四川彭州市一带)时,遇见寡妇杨舍家发生主奴纠纷,他便为这家奴仆订立了一份契券,明确规定了奴仆必须从事的若干项劳役,以及若干项奴仆不准得到的生活待遇。这是一篇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受到汉宣帝赞赏的《圣主得贤臣颂》之类的辞赋。在《僮约》中有这样的记载:“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由这一记载可以知道,四川地区是全世界最早种茶与饮茶的地区;武阳(今四川彭山)地区是当时茶叶主产区和著名的茶叶市场。此外,他所描述的当时奴仆们的劳动生活,奴伴关系,是研究汉代四川社会情况的极为重要的材料,可以使人从中了解到西汉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由《僮约》可以看出,汉代人将饮茶看作一件很重要的事,茶已成为日常重要饮料,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广为流通。现在,中国西南地区仍是主要的产茶区,四川、云南等地都有悠久的制茶、饮茶传统,自然物产决定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汉代茶风延至两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平民还是帝王,都不乏嗜茶者,饮茶之风甚于汉时。齐武帝立下遗诏,规定死后的祭品有:饼果、茶饮、干饭、酒脯。以茶饮作为祭品,可知他生前一定很爱饮茶。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全民爱茶,甚至以茶水祀鬼祭神,这正是当时饮茶风气的反映。

盛唐时代之后,饮茶风气更浓厚,南方地区和西安、洛阳地区,已形成“比屋之饮”(就是家家户户都饮茶的意思)的趋势。尤其是在陆羽的著作《茶经》问世后,饮茶很快成为贫富阶层都盛行的一种社会风尚。

追溯从汉至唐的饮茶风气渐渐浓厚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茶叶不是神话,而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寻常物。这就是真正的茶生活。陆羽所著《茶经》,写的正是普通百姓总结出的茶叶采摘、加工、饮用经验。陆羽指出,茶味性寒,是败火的最佳饮料,不仅能解热、解渴,还可以去烦闷、舒关节、长精神。他特别指出,如果茶叶采摘季节不恰当、制作不精,饮用不仅无益,还会使人生病。

陆羽记录唐代的制茶工艺是“采、蒸、捣、拍、焙”,这样制作的是团茶,不是现在的散茶。陆羽指出,采茶时间也要合适,须赶在早晨露水干时采摘,雨天不得采摘,晴而有云不得采摘,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成品茶的质量。这正是历代茶农总结、传承的劳动经验。

好茶,首先要有好的原料,其次要有高超的炒制技术。要想明明白白地喝茶,要学习的正是这些千百年来积累的劳动经验。编一些真真假假的故事,靠一些虚无缥缈的传说去神化那些所谓的“好茶”,这样的茶文化就走偏了。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摘自“ 网络 ”,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我们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尽可能的注明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