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专家徐亚和:用"石介茶"为邦东找魂

  2024-06-17 15:02          0

长在石头缝里的古茶树。 徐亚和供图

 

昔归茶热了,以昔归为代表的邦东茶该如何发展。云南知名茶叶专家徐亚和的观点是,昔归古茶园就是那么几百亩的茶树,体量太小。仅仅以昔归为宣传点,很难做大做强邦东茶产业。邦东茶的发展需要更大的抓手,来带动区域茶产业的发展。徐亚和毕业于浙江农大,曾经在临沧市长期从事茶叶的科研、教学与生产实践活动。其早在90年代初期就去过邦东,也是昔归茶热的始作俑者之一。对于邦东,徐亚和是有独特感情和发言权的。通过对邦东茶区的系统研究,他今年先是推出了《寻找石介》微电影,然后出版了倾其三十年所学编著的《石介茶》一书,为邦东茶找魂,站在茶叶专家的视角为邦东茶产业发展支招。

所谓石介茶,就是石头缝里长出来的茶。徐亚和以为,邦东茶区的最大卖点在于茶树生育环境的特殊性,因为陆羽茶经记载:“烂石者上”,武夷岩茶、洞庭碧螺春等中国顶级名茶都是长在石缝之间。邦东可谓烂石产好茶的最典型代表,放在全中国都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这是因为,茶树的生长环境光有石头还不够,还需要深厚的土层。就整个中国的产茶区而言,同时拥有大石头、厚土、近万亩古树茶园的只有邦东。他进一步指明,拥有茶石共生环境的不仅仅是邦东,邦东附近的茶房、马台等地也有类似的地形地貌。通过大力宣传“石介茶”,不但可以提振邦东茶产业,还可以带动其附近的几个乡镇一起发展。

《找魂》一书是中国著名策划人王志纲的营销策划实践记录。万物都是死的,唯有人靠灵魂的滋养而是活的。所谓灵魂,就是思想、核心价值观,就是战略眼光、大局观与定位。王志纲目前倾力于为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第三方的民间智慧支持,也就是为区域发展找魂。云南知名茶人徐亚和于今年提出“石介茶”的理念,并身体力行地大力弘扬“石介茶”文化,无疑就是站在整个中国茶叶产业文化的格局上,为邦东茶找到了最大的卖点——中国独一无二的茶石共生环境。这就是邦东茶的魂魄所在,也是开启茶叶区域经济的一把金钥匙。

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茶区经济的整体定位、核心价值观的梳理、包装与宣传的阶段。对于邦东茶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点,比如昔归,我们还要做一个面,用“石介茶”来带动邦东茶的整体崛起,甚至辐射到周边的几个乡镇,打造“大邦东茶区”。我们还要有立体思维,邦东茶的底蕴不仅仅是茶叶,还有茶马古道遗址、戛里古渡、民间造纸、邦东老街、邦东大雪山、邦东云海、澜沧江峡谷风光等等。面对邦东优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茶产业的发展可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相结合,通过邦东茶这张名片,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也留下了关于未来的无限遐想空间。

白马非马:最近云南茶界许多人都在谈论您最新出版的《石介茶》一书。请您先从书名上给我们解释一下“石介茶”是什么意思?

徐亚和:“介”是两点之间,两地之间的意思。石介茶就是两个石头之间,即石缝之间长出来的茶叶。这本书反映的是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的独特地形地貌,即古茶树与石头的共生环境以及这样的地理环境下茶的稀有性和品质的独特性。

白马非马:这种地形地貌是产优质茶的保证?

徐亚和:是的。陆羽的《茶经》中,就有“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的记载。石缝里,乱石堆长茶树,历来为中国传统茶人所推崇,这样的记录在很多古籍里都能找到,需要我们去传承。我在《石介茶》中列举11个名茶,几乎都是在石缝中长出来的,碧螺春、龙井、武夷岩茶等等,这些现在所谓的顶级名茶都是长在石头缝里的。邦东的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在整个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腾冲有火山石,但缺少厚土层;盛产武夷岩茶的武夷山是整座的石山,少土;贵州也是石多土少,同时拥有大石头、厚土与古茶树的大面积茶园,在整个中国的产茶区来看也只有邦东才有。

白马非马:您以为这种茶石共生的环境具有唯一性,是打造邦东茶经济的最大抓手?

徐亚和:昔归茶虽然名气很大,在推动邦东茶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我们也要看到,昔归只是邦东村委会下属的一个村民小组,古茶园才几百亩,体量太小,辐射半径有限。而我提出“石介茶”的概念,这种茶石共生的环境,不是一个村子有,而是整个邦东乡都普遍存在,甚至周边的马台、茶房等乡镇也有类似的地形地貌。通过打造“石介茶”品牌,不但可以提振邦东茶经济,还可以带动周边的乡镇茶产业的发展。

白马非马:我仔细阅读了《石介茶》一书,邦东位于邦东大雪山东麓,澜沧江西岸,海拔从不到800米迅速抬升到将近3500米,垂直海拔相差近3000米,这属于典型的立体气候,从南亚热带、亚热带到北温带的气候都有。由于多种气候的存在,有些地方并不一定适合种茶,那您以为“石介茶”的适产范围涵盖哪些区域?

徐亚和:从云县的茶房乡,经临翔区的邦东一直绵延到马台乡,长达80公里的范围都有这种地貌。但我不主张把这些拥有石头地貌的山区都打造成石介茶的产区,因为石介茶是顶级名茶的代表,只有能产好茶的地方才能算。目前,石介茶的品质定位是产于邦东乡境内海拔800—1800米之间的茶叶。海拔1800米以上的茶,属于高寒山区的茶,存在光照时间短、净光合积累小、茶叶内质不够等问题。云南几个著名的茶,比如班章海拔1880米,冰岛海拔1850米,好茶几乎都在1500——1800米。再低就是低海拔干热河谷的茶,比如金沙江边的茶就要弱很多。

白马非马:昔归海拔才800米,为什么也产好茶?

徐亚和:昔归是云南唯一位于低海拔河谷地带的名茶。昔归位于澜沧江边,湿度不低,夹在无量山与雪山之间,是一个河槽。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来了,被周围的高山阻挡热气散不开,江面的热气向上蒸发,抬升到高海拔形成冷凝面,转化为茫茫白雾,这就是著名的邦东云海形成的原因。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形,使得昔归海拔虽低,但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加上独特的“阳崖阴林”的茶树生长环境,有利于形成高品质的茶叶。

白马非马:请解释一下什么是“阳崖阴林”?

徐亚和:陆羽《茶经》里提到,“阳崖阴林,紫者上”。整个澜沧江中下游沿岸,只有一座雪山在江边,那就是邦东大雪山。临沧有四座雪山,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雪山的东麓都出好茶。双江邦马大雪山的东坡,出现冰岛茶;永德大雪山的东坡出现藤子茶;凤庆大雪山东麓出现凤山茶;邦东大雪山的东坡出现昔归茶。这是因为茶树喜欢阳坡,所以好茶都出现在大雪山的东边。东坡是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也就是阳坡(阳崖)。而“阴林”是森林密布的意思。茶树不喜欢阳光直射,如茶园里有遮荫树的话会形成漫射光,有利于茶树生长。在昔归,古茶园里到处都是遮荫树,而且邦东云海这样的大雾,早春时节往往要到中午十二点到一点才散去,漫射光有利于提升茶的品质。

白马非马:听说您很早就在关注邦东茶?也是昔归茶热的早期推手之一?

徐亚和:我第一次去邦东是1991年。当时我在临沧农校教书,学生要做毕业前的实习,我去联系实习基地到过邦东乡,当时考察的是邦包初制所。这个初制所是邦东最老的茶叶加工点,建于1958年,现在还在。90年代,我负责农校校办企业女儿绿茶厂,邦东也是我们的原料基地之一。

我开始关注昔归茶是96年。当时昔归茶还叫忙麓茶,昔归村就位于忙麓山脚下。那年原临沧县茶厂总工程师杨兆飞先生退休了,聘到女儿绿茶厂。我问他,临沧人认为最好的茶地在哪里?他告诉我就是忙麓山了。由于这个机缘,在杨兆飞的带路下我第一次去了昔归。到了2005年,普洱茶热,我做的昔归茶才卖十多元一公斤。昔归茶的价值真正为茶界发现是在2006年,以前只有少数老茶人才知道昔归茶。2006年,我的书《解读普洱》出来了。4月底,在临沧茶博会上搞首发签名售书。原来在临沧卖原料给我的茶商找到我说,有忙麓山茶,28元一公斤,1吨多,问我要不要。我说不要讲价了,赶快把它买回来了。谁知道,他们没有及时去收。茶博会一开完,就涨到60元。这次首届临沧茶博会是昔归茶崛起之滥觞,因为来的外地茶商多,他们会向当地做茶的老茶人打听,临沧什么茶好,一些包括我在内的茶人就会向他们介绍昔归。这样昔归茶的名气就传开了。昔归茶的转型是在06年,在茶博会几天时间就从20多元,涨到60元一公斤,翻了两倍。

白马非马:邦东茶有哪些特点?

徐亚和:整个邦东茶的特点非常鲜明。邦东茶又叫黑大叶茶(由省茶科所1986年在邦东乡曼岗村命名),做出来的是黑条茶,黑而油润,而不是黑而枯。首先看外形,邦东茶具有芽细、条乌、茎杆暗紫之特点。其次看茶味,具有苦、涩、津、甘、香等5个指标。再不会喝茶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这5个指标,邦东茶的这5个指标是很全面的,而喝云南其他的名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部分指标,比如班章的特点是苦、生津、甜;曼松茶,就玩一个甜;勐库茶,就玩重,苦涩重得让人受不了,可惜现在揉捻得轻了,口感没以前霸道。而邦东茶的代表昔归,苦、涩、津、甘、香等都表现很鲜明。昔归之香介于花香与果香之间,是一种植物香,我将之归为紫苏香。昔归的口感,两端甜,中间苦:入口是甜的,过上几秒钟,十几秒种,整个口腔微苦,然后回甘。苦能回甘,涩能生津,茶味全矣。

白马非马:“石介茶”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打造邦东茶产业有哪些帮助?

徐亚和:从云南乃至整个中国的产业环境来看,邦东茶的定位在哪里?要找出最核心的竞争力来。云南不缺古树茶,说古树茶,越南、缅甸都有,国内的四川、广西、贵州、湖南等省也有。作为种质资源,中国23个种,云南占了15个。资源优势不等于品牌优势,而邦东就有打造品牌优势的潜质。

邦东茶的优势不在于昔归,因为昔归的体量很小,昔归茶名气大是因为过去交通较发达,有古渡口和茶马古道,算得上是那时的“商圈”了。但站在现代经济的角度而言,不能太微观。邦东的出路在于地形地貌,要大力宣传地形地貌。因为云南靠山头、村寨来宣传的太多了,邦东如果跟风的话就没有特色。这个茶石共生环境是老天爷给你的,没有给别人,要物尽其用。武夷山为什么叫武夷岩茶,不就是宣传地貌吗?邦东跟武夷山不一样的是,武夷山土层不厚,古茶树无法连成片,所以出产茶叶叫单枞。腾冲有火山石,但少土,贵州也一样。要站在全国茶区的总体情况来找邦东茶的独特卖点,这就是我写《石介茶》一书的初衷。

白马非马:据您估计,宣传石介茶能盘活多大的茶产业资源?

徐亚和:我的设想是用5年时间,打造邦东茶经济圈,把邦东茶培育成2亿元的产业。这个片区(包括邦东周边地理环境相似的茶山)有2万亩古茶树,可生产接近300吨古茶,农业产值按保守预计均价300元一公斤,就接近一个亿;工业产值,按600元一公斤卖,就是一亿八千万元。再加上片区的2万亩高原生态茶激活起来,就可以打造两亿元的茶产业。2个亿留给当地1.4万老百姓,每人可以分一万多元钱。

白马非马:今年云南名山茶已经过热了,预计明年茶价会更高。怎么合理宣传邦东茶,规避炒作带来的风险?

徐亚和:我们宣传一个地方,宣传与炒作要分开。宣传邦东茶,要防止茶太热,价格上涨过快。价格上涨是双刃剑。邦东茶需要持续发展。要思考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有计划的去开发。现在进去做茶的人太多,不怕,毕竟这个地方的茶有体量。假如茶价的涨幅控制在30—40%,这样有利于后期的可持续开发。如果超过这个涨幅,就有点危险了。我们茶人要团结起来,适度、合理地宣传邦东茶,不要去炒作,因为炒作是一种夸大和透支,会害了自己。

白马非马:关于“石介茶”,近期您有什么推广计划?

徐亚和:打算明年4月举办邦东石介茶学术研讨会,6月拍微电影《寻找石介》下集。此外,我认为在邦东开展茶艺培训也很重要,当地一定要形成浓厚的茶文化氛围。这个地方如今只种茶了,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已经趋于专业化,但产业大军(茶农)没有被专业化武装,很危险。邦东的茶农茶商要武装起来,会泡茶,会介绍茶,这样才会使邦东茶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