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榆次常家兴衰看中俄茶战:输在国弱不在商(图)

  2024-06-17 15:02          0

常家曾经开在俄罗斯的茶庄老照片。

常家庄园的门楼剪影,雄伟而气派。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萌起于17世纪后期的万里茶道,兴盛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中叶,这其中,晋商作为北方茶商的重要一支,是中俄茶叶贸易的主要力量。

山西榆次常家,是晋商中第一个去武夷山采办茶叶,并完整经历了万里茶道初萌期、鼎盛期、衰落期的商号。

8月25日,记者踏访山西晋中榆次常家大院,几百年过去了,这里成为新开发的旅游景点。除了常家庄园的连片房屋和祠堂里的牌位,几乎没别的东西能证明这个家族往日的荣耀和地位。不只常家,一个曾经号称“海内最富”的晋商群体,也早已时过境迁,常家只是其中一个样本。

晋商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究竟在哪?当天,记者采访了榆次常家研究会会长、常家第18代传人常忠武,常家第16代传人常士宣等,试图从常家的故事里,一窥当年万里茶道的兴衰缘由。

俄商汉口开厂,打破晋商垄断

“小时候,在家里常能见到卢布(俄罗斯纸币——记者注),我们也拿着折飞机,后来就没有了。”现年74岁的常士宣说,清嘉庆、道光以来,常家的茶叶生意做得很大,独慎玉等商号开到了俄罗斯东部及西伯利亚各地。

采访团随队专家刘晓航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中俄之间,“凡两国人民持护照者,俱得过境往来,并许其互市。”在雍正五年(1727年)至咸丰元年(1851年)长达124年的时间里,边商贸易的免税,给常家等晋商提供了重要的营商环境。

“好景不长。”刘晓航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俄国茶商开始拥有优于中国茶商的减免税政策等特权。

“最重要的是,俄商直接插到了晋商的大后方,抢占了晋商最后一个茶叶基地和市场堡垒——汉口。”刘晓航说,俄国商人来汉口开厂,打破了长期以来晋商的茶叶垄断地位。截至清末,俄商控制了一半以上的中国茶叶出口。

常忠武说,俄商还使用蒸汽机代替手压机,所制砖茶成本低、质量高、产量大,国内茶商难以抗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通车后,俄商经海参崴转铁路运输不仅费用低,且更为便捷,晋商对俄的茶叶贸易转为劣势。

常家试图转型,无奈内外交困

“辛亥革命前后几十年,晋商几乎全倒了。”刘晓航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地战火纷纷,许多商号破产。常忠武说,此前,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局势动荡,已经给常家抹上阴影。

“也曾想过变革。”常士宣说,辛亥革命后,常家后人常凤铸因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机械,想在太原开办印刷厂,投身现代工业。“这在当时晋商中是较早的一支。”他介绍,印刷厂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气候。

“这是一场山西商人的信狗与俄国的电报之间的比赛,驼队和火车的赛跑,东方商人的智慧和俄商的特权之间的较量。”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高春平认为,晋商的衰落是内外交困的共同作用,政府的腐败无能、晋商自身的墨守成规,都是绕不开的因素。

常氏宗祠,常家第十六代传人常士宣展示茶庄老照片

中俄政治变局,常家数受打击

一个跨省、跨国的大企业,最经受不了的是国内国际政治的动荡、更迭。常家庄园展馆以史料为据,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常家所遭遇的几次重创。

俄国十月革命后,与常家做生意的俄国富商成了革命对象,逃亡的逃亡,败落的败落,加上俄商到汉口办茶后,为了与俄商竞争,常家以先拿货、后付款方式批出大批茶叶。《山西外贸志》载,清末,俄商赊欠常家大升玉、大泉玉、独慎玉的款项达32万卢布,无法兑付。

《山西票号史》记载,清末俄国对外商实行重税,华商遭到浩劫。常家大清玉、大升玉、大泉玉、独慎玉、大美玉5家商号,在莫斯科累赔折银140万两。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局动荡,也直接重击了常氏家族生意。僧格林沁亲王府,累年借常氏商号银百万两,清朝灭亡,欠款成死账。清末山西巡抚陆仲琦,借常氏商号银30万两,上任伊始,便在辛亥革命中毙命,欠款成死账。

伪满洲国立,常氏10多个分号损失惨重。

中俄政局动荡,中国茶叶贸易商号如风雨飘摇。经历过以上几次重击后,常氏茶叶帝国便一蹶不振了。

百年前老照片证实:常家茶庄曾开到莫斯科

“当年的独慎玉茶庄,分号开到了莫斯科。”8月25日,本报“重走中俄万里茶道”采访团来到山西榆次常家庄园,常家第16代传人常士宣拿出一张老照片,讲述了常家分号开到俄罗斯的故事。

随队专家刘晓航教授介绍,榆次常家是晋商中最早从事茶叶贸易的商家。至嘉庆、道光年间,常家已成为中俄茶叶贸易中的“外贸首户”。当时,晋商每年从恰克图运往俄罗斯的茶叶不下200万两银,其中常氏占四成。

常士宣拿出的照片,拍摄的是一群人站在店铺前的合影。店铺上方,用古俄文写着三行字:中国商店,茶叶和丝绸,茧绸和纺绸。店门左侧写着“茗茶丝水”,中间右侧写着“独慎玉记”。合影的6人,有身着中式长衫的华人男子,也有穿西装的外国人。从衣着判断,照片应摄于清代。

刘晓航介绍,“独慎玉”是常家的茶叶分号。与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并称常家“四大玉”。“四大玉”在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和俄罗斯的伊尔库茨科、赤塔、比西克、新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都有分号。

对于照片中6人的身份,常士宣分析,其中并无常氏后人。“常家的茶叶生意采用严格的‘东伙制’,”他解释,常家分号都采用“东家出资,伙友出力”的经营制度,经营权与理财权分开。独慎玉的店铺会雇佣当地洋伙计,但不会有常家后人,常家人不在海外直接经营。

常士宣说,照片是榆次收藏家吕占中从民间收藏而来,现藏于北京晋商博物馆。(郑汝可)

延伸阅读:看不见的遗存

特派记者李皖 发自山西晋中榆次

山西榆次常家,以财取天下,以茶逐利四海,分号遍及蒙俄,绵延200余年,为中国对俄贸易第一世家、儒商代表。我就以这个主题,求教于晋中晋商研究会专家范浩里先生。

记者:在万里茶道上,晋商是主角。怎样用一两句话,概括和把握晋商的活动?

范浩里:以义致利,德通天下;劳资共创,汇通天下;产业链接,货通天下;家国兼济,利通天下。

记者:“劳资共创,汇通天下”怎讲?

范浩里:在晋中你们应该已经看到了:晋商是一种总部经济,总部在这里,分支在四地。在中国和海外,它雇佣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总部不做具体生意,而是居中运筹、职业授权;一多半生意,都让劳工拿走了。这些劳工,职业经理人和骨干,将经营管理做到极致。晋商用“顶身股”,也就是技术入股的形式,在“资本雇佣劳动”条件下,找到了解决劳资关系的途径。好员工是有身价的,这比美国的“期权”制度早了近400年。

记者:听您这番话,好像晋商解决了当代企业的问题?

范浩里:晋商票号100年,万里茶道300年,晋商商业持续500年——当代任一家名企,还没有这么长的成功史。晋商和万里茶道的遗存,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无形收获、精神遗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记者:这些年新晋商崛起,是不是秉承了晋商的精髓?

范浩里:还差得远。晋商的精髓,在于它的义利观是开放的,劳资观是开明的,财货观是开朗的。以义致利,劳资共创,家国兼济,由此做到了商儒并重、义利谐调,这是当代许多企业家所欠缺的。(郑汝可 李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