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唐宋以来就久享盛誉的传统历史名茶。一千多年以来,因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普洱茶品网
20世纪70年代以来,普洱茶更因其独特的品质、对人体健康的保健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1938年以前,云南只产一种茶,即普洱茶。因此,云南茶叶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普洱茶的发展史。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普洱茶始于商周,产于西汉,传于三国,商于唐朝,得名明代,盛于清朝,衰于民国,享誉现代。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云南的濮人已经开始生产茶叶了。据东晋常璩(公元347年或稍后)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率南方8个小国讨伐纣王,其中有濮人,他们祖居云南,是云南种茶的始祖。
西汉时,云南已产普洱茶。而普洱茶贸易早在唐朝就已经进入西藏、四川等地的藏族区。普洱茶至今已有400~600多年历史,得名于明代。明万历年间,《滇略》卷三中有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这是普洱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普洱茶因普耳或普洱地名而得名。
“盛世出普洱”,随着时代兴衰起落,普洱茶也经历着自己的历史。清朝,普洱茶处于极盛时期,皇宫贵族均饮用普洱贡茶,以至有道光皇帝御赐“瑞贡天朝”的牌匾。可到了民国,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生活中疾病肆虐,普洱茶一蹶不振。“满山茶树头光光,茶农茶工泪汪汪,两手空空无出路,卖儿鬻女去逃荒。”当时的一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普洱茶的衰败。普洱茶的年产量也由历史上最高的两万多担下降到一两千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普洱茶已成为了空有其名的历史名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省人民政府致力抓茶叶发展,垦复老茶园,大力发展新茶园,并重点发展云南大叶种红茶,以满足国际茶叶市场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从1973年起,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始自营出口普洱茶。为满足外销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首先在昆明茶厂试制成功了现代普洱茶。香港回归前夕,一些港商担心回归后政策变化,急于变卖房屋移居国外,因而翻出了历年存放在地下仓库的普洱茶,几十年、上百年的陈年普洱茶开始被人们发掘,普洱茶的价值才得以被发现。随着普洱茶文化活动的开展,普洱茶迅速进入成长期,不但成为人们喜爱饮用的茶叶,也成为人们喜爱收藏的“老古董”。
普洱茶专家邓时海教授用“喝熟茶、品老茶、藏生茶”精炼的九个字,将普洱茶作为专用茶名的过程概括得淋漓尽致。
从商周时代起,到1973年长达三千多年的时间里,云南普洱茶主要是指原产于思茅、西双版纳的晒青茶及其紧压茶。集中在普洱府所在地加工、销售的这种茶叶,经茶马古道马帮的长途运输和存放,历时一年半载,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茶叶缓慢氧化,干茶外形逐渐变成红褐色,汤色变得红艳,滋味回甜,变成人们喜爱饮用的普洱茶。
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茶厂试制成功了熟普洱茶,出口茶叶至日本和东南亚、港澳等市场。这一时期,通常称熟普洱茶为普洱茶,也就是现在人们为什么只把熟普洱茶称为普洱茶的原因。
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因“97香港回归”,一些港商急于在回归前卖掉房产移居国外,在卖房清理地下室存放的茶叶时,挖出了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普洱茶,即由生普洱茶经长期自然陈化而成的陈年普洱茶。“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后,在全国出现了一股普洱茶热,出现了生普洱、熟普洱并驾齐驱的发展阶段,生普洱主要用于收藏,自然陈化的普洱茶为茶友共同分享,熟普洱成为大众消费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