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明末黄周星所编《唐诗快》称赞这首《问刘十九》:“岂非天下第一快活人”。
雪夜将至,有新酒,有火炉,招好友共饮,对已惯看秋月春风的诗作者来说,暮年生活,夫复何求。
诗是写酒诗,通篇没有茶,茶在诗之外。因为,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一个爱酒又爱茶的乐天派老人。
酒后饮茶,是白居易中年之后养成的习惯。诗中那个红泥小火炉,冬日取暖之余,或许曾用来温酒,更或许也是用来煮茶的。“竹炉汤沸火初红”,寒夜煮茶,在唐朝是常见之事。诗中后两句的本意是茶酒兼指也是有可能的。
唐朝诗人贾岛,也是茶人,他留下的300多首诗中,多次写到自己煮茶喝茶的场景。如“墨研秋日雨,茶试老僧铛”,“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等等。
贾岛写诗以苦吟著称,也有《寻隐者不遇》这样超脱闲逸的小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那个年代通信不便,寻人不遇是常有的事。上次去寻一个叫李凝的山里朋友,贾岛也吃了闭门羹,就在墙上留下一首《题李凝幽居》,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句子,还得到当朝御史韩愈的认可。
这次朋友不在,又有一首好诗,贾岛心情不错地写罢,请童子转交主人。诗虽简短,但画面感很强,经过贾岛的推敲炼字,诗外留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好诗当有余味,细品这首诗的余味,也有一丝茶香。
来时走累了,贾岛坐在松树下的石凳上歇息片刻,却见旁边的茶灶烧得正旺。小童说师父早起有吃茶的习惯,自己本来是和师父一同进山采药的,但师父让他留下看好茶炉,等他回来还要喝茶。贾岛随即向童子讨一碗茶汤来喝。童子取水投茶,技艺娴熟,一碗茶汤,沫饽如雪。贾岛吃完,神清气爽,嘱小童与主人约定三日之后再来拜访,高兴地下山回家了。
大诗人王维也爱茶,晚年一心向佛,茶不离口。《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王维曾在孟津寓居十年,思念家乡,经常托孟津渡口的船家捎信回老家。一天,家乡有旧友路过,王维赶紧把他请到寓所小坐,询问家乡情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最难排解是乡愁。笔者不禁畅想,王维或许为了得到家乡亲人的消息,不惜拿出自己珍藏的茶饼,亲手为旧友煎茶,目的是让他能多停留一会儿,自己已积攒了无数个问题需要细细询问。等茶已喝过三碗,家乡之事已经问无可问,客人准备告辞赶路,王维又想起一个略显无聊的问题:“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
这个思乡问梅的场景,被王维记录在一组思乡的杂诗中,煎茶留客之事不是重点,没有在诗中出现。
唐诗宋词,浩如烟海,被后人反复吟哦。曾见证这些诗词诞生的茶,被时光揉碎,无痕地隐入历史。总有一缕茶香,在诗句的背后,让人细细回味。
(作者系杭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