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无处不美好

  2024-06-17 15:02          0

谷雨当天,全国多地举办全民饮茶日活动。这仿佛已经成为这些爱茶城市近年来不约而同的惯例。杨柳依依的春日里,干净整洁的城市中,大大小小的茶摊前男女老幼各自端着茶杯,在享受着明前茶、雨前茶的香气。茶杯之后,是一张张温润、舒爽的笑脸;茶园里,是茶农们盼了一冬的丰收喜悦。

有茶无处不美好,作为与茶相伴几十年的人,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出生成长于边疆,儿时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喝奶茶的早餐时光,是印在脑海中最深刻的生命印记之一。桌旁的火炉上,大茶壶的奶茶微微翻滚着,将茶香送到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桌上摆放着炒米、奶豆腐、羊肉、炸果子等佐茶的美食;家人围在一起,随斟随饮,随饮随聊。我们的很多启蒙知识,就是在茶桌前听爸爸讲来的,影响了一生。以至于这样的早餐奶茶习惯至今没变。

十几年前,我的工作中增加了《茶经》版面的出版任务——茶不仅成了生活,更是工作,与茶相伴的日子,也多了很多使命感。

于是,几乎日日品茶、月月写茶、年年访茶,与茶学者、茶爱好者、茶农、茶友约茶,更是固定的社交。

去年报社40华诞,需要遴选历年来版面上的茶文章出一本书,一整理,居然发现不知不觉中,《茶经》居然刊出约800期版面,有500万字之多!

翻看这些文字,一并回忆着这十几年与茶共度的时光,多少感动在其中——我们的脚步几乎遍布国内所有的产茶区和有着饮茶习俗的非产区,包括深山幽谷、高原丘陵、雪域村落、边境小城;我们关注六大茶类的生产销售和推陈出新,关切8000万茶农的精耕细作和悲欢生活,关注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关心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茶产业的发展与振兴、茶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我们采访过数以万计的茶界权威、专家学者、茶农茶商,其中有抢救性采访的几十位为中国茶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耄耋老茶人;也有数以百计的年轻茶人,为中国茶的后续发展传递着希望。

500万字,还记录了很多与茶相伴的“反常规”的美好往事:比如我们把茶文化公益讲座从小学开到大学,从北京开到世界。我们曾经为北大附中做了7个学期的公益讲座,每周一次课,风雨无阻,真的很不容易,但成果也相当明显。比如我们曾策划并实施了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青少年走茶乡公益活动,带领着来自港澳台和内地的数十位大学生从福建乌龙茶乡到浙江龙井茶乡,又到北京的老舍茶馆,从悠久的中华茶文化中探寻共同的民族记忆,凝聚血脉亲情。还比如,我们的茶文章吸引了一众稳定的读者,帮助他们爱上茶,甚至又影响他们成长为茶文化的宣传者乃至我们的作者……

有茶无处不美好。因为茶,我最核心的工作经历中,更加接地气、顾大局,去感受民生喜乐——每一年的春茶长势、秋茶市情,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每一步,都牵挂着我的心;因为茶,我最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时代,做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去给中小学的孩子们讲茶,去给老外朋友们讲茶,每一次讲出中国茶的魅力,我都深深被茶感动,也被自己鼓舞着;因为茶,我最激情澎湃的岁月中,结交了太多的好茶友,从深山中的茶农到鞠躬尽瘁的茶科学家,从勤恳为茶奔走的茶官员到日日为茶钻研的制茶大师,从初学茶的小朋友到手不离茶的老茶客……

还有我们的工作团队以及身边的好友,每一个人都从学茶、爱茶,到最后自觉地传播茶。因为茶,我们三观更合,我们情谊更浓。

就如在这谷雨时节,在全民饮茶日的热潮中,我们一拍即合地再一次为中国茶执笔而呼。

有茶无处不美好。

(记者 李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