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窠峭壁上的6棵母树大红袍已经成为武夷岩茶的文化象征。
长期落户武夷山的海峡茶博会人气旺盛,成为茶商茶客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1人气极旺的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刚刚落下帷幕,这一年一度的重大“茶事”,总会给武夷山带来一种节庆般的氛围。今年的茶博会呈现出一个新的趋势——“茶文化”成为核心主题,而且外延不断扩大,延伸到“茶与健康、茶与茶食品、茶与茶具、茶与茶设备”等相关产业链。其中茶具工艺品作为本届茶博会的一大亮点而备受关注,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首次成规模参展。与此同时,在展区规划上引入国际化元素,除了台湾馆展位数多达100余个外,首次开设国际展区,邀请韩国、斯里兰卡、印度等国的茶企前来深入交流。
实际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武夷山的茶产业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7年前,当铁观音早已风靡大江南北,武夷山的茶农却因为打不开销路,守着10万亩茶山愁眉不展,一斤茶青的价格甚至抵不上人工成本。4年前,武夷山的茶产业在“文化营销”的推动下开始起飞,无论茶企数量,茶业产值还是茶农收入都出现了奇迹般的增长。与此同时,武夷山茶叶的价格也随之扶摇直上,到今天,以“大红袍”、“金骏眉”领衔的武夷茶,在茶界可谓出尽了风头,部分高端茶的价格,已经让众多茶客惊呼“喝不起”。
武夷山茶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正面临着双重瓶颈。一方面,武夷山保护生态优势的要求,令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价格受需求推动,除了少量高端茶之外,茶叶整体价格仍然需要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撑。
那么,武夷山茶产业的未来空间与出路何在?
据称,近年来武夷山为围绕茶产业的文化营销投资总额超过了5个亿,包括颇具创意价值的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的“茶旅整合营销”、晋商万里茶路起点揭碑、哥德堡号访穗结缘、由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大红袍》的创作与运营、央视《武夷茶文化》专题片的拍摄等。如果说这一系列文化营销的着眼点在于提升武夷茶的知名度,从而成功地向外输出茶叶,那么,今后围绕茶产业的文化创意,应该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树立武夷山在全国乃至全球茶业界的影响力,将武夷山打造成茶领域不断引领新潮流的“时尚策源地”,从而成功地向外输出茶文化。
文化对于武夷山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竞争力,应当让文化本身成为生产力。茶叶作为茶产业的实物载体,其增长必然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而茶叶所承载的茶文化,却具有无限的空间。
武夷的奇山秀水,孕育了享誉世界的武夷茶。武夷山是世界红茶与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从17世纪初开始风靡欧洲,曾经是英、荷等国皇室和贵族生活品位的象征。以武夷茶为代表的闽茶备受历代帝王的钟爱,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贡茶。“闽中茶品天下高”,8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苏轼这句评价到今天仍然得到承认,而武夷山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发展史上具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在今天理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资源。
只要换一种眼光,就不难发现,武夷山茶产业可供挖掘的无形文化资源还有很多。比如,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保护地的地位,武夷山茶文化与儒道释文化的交融;武夷山人对茶的热爱和深刻理解,将茶融入日常所有细节的独特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更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不断有文化人由于爱茶、玩茶,进而深入到武夷山寻茶,推广茶,甚至亲自做茶,这种文化现象是其他产茶区所没有的,也从中可见武夷山与武夷茶的魅力。
茶产业“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可以看作广义上的文化产业。其中作为核心的茶叶生产偏重于“物质”层面,作为延伸链条的茶事活动、茶礼仪、茶艺培训、茶器具、茶包装、茶旅游、茶博览、茶影视……则偏重于“精神”层面,与文化产业的规律更为贴近。
一位著名茶界连锁品牌的董事长,曾对记者说:“如果其他省份的茶文化氛围有福建的一半,那么整个茶市场的总量要拓展许多倍。”在茶界,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茶看中国,中国茶看福建。”这里所谓的“看”,指的并不是产量,更重要的是茶文化潮流的引领。武夷山作为茶的“故乡”,理应在茶文化的梳理、传承、创造与输出上有所作为。
武夷山离真正的茶文化策源地还有多远?我们知道,对于文化产业来说,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业优势。要想把武夷山打造成茶文化策源地,首先必须从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茶产业的现状,把握其未来方向,并且运用文化产业的规律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其次,影响力与创意水准,是作为文化策源地的根本性要求,武夷山如何充分挖掘茶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将文化资源的优势落实为现实影响力,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而在围绕茶文化的创意上,政府应该扮演起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要建立起文化创意的激励与运作机制,阶段性地推出一些关系到产业全局的重大创意,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扶持企业与民间茶人参与到文化创意中来;第三,必须利用武夷山在茶界的地位与影响力,集聚市场要素,整合优势资源,从而促进茶产业延伸链条的发展。
众所周知,闽台两地茶文化同根同缘,台湾早期茶叶不论品种、技术,还是种植者,几乎都来自福建。而在今天,海峡对岸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借鉴与灵感。台湾茶产业在文化传承、创造与推广方面,远远领先于大陆。加上台湾创意设计领域的优势,使得台湾茶在设计包装、延伸开发,饮茶场景器具及茶艺研究等,都做到了高雅精致的层次,并成功地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而这些恰恰是武夷山乃至福建茶产业迫切需要追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