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茶室与其花费精力招人,如何开茶坊

  2024-06-17 15:02          0

那么,老广州琳琅满目的茶点到底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且让我们穿越到清末的茶居和茶楼看一看。开一座富丽堂皇的茶楼,没有几十万银圆是不行的,“投资人”之所以愿意下这个血本,当然是为了做有钱人的生意。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大概是咸丰同治年间的事,这种简易茶馆一般开在窄小街巷或码头附近的平房铺面内,陈设十分简陋,店内摆上木台木凳,门口挂一个招牌,上面写上某某“茶话”。

茶楼开设如何选址?

生活在广州的人,少有不爱早茶的。清晨起来,与三五好友相约,早早去茶楼霸位,一边细品茶点,一边悠闲聊家常,是很多人雷打不动的生活方式;如果几天吃不到虾饺、烧卖、叉烧包,那真让人浑身不自在。而像我这样爱钻故纸堆的吃货,吃着美味点心的同时,总想弄清它们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篇文字。

清代茶素煎堆米花来当家 荔枝糖梅凑热闹现在人们去喝茶,虾饺、烧卖、叉烧包等都是极常见的茶点,这些点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假如我们穿越回清代初期,还有没有口福品尝这些美食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翻开清初大儒屈大均老夫子写下的岭南百科全书——《广东新语》。屈老夫子是当时出了名的吃货,他在《广东新语》里专门写下了“茶素”一章,将当时流行的茶点一一列出,如数家珍。

佐茶点心 少见荤食不过,如果你细读屈老夫子的文章,肯定会像我一样感慨,作为一个现代吃货,我们实在比屈老夫子有口福多了。当时的茶点被称“茶素”,顾名思义,佐茶的点心都是素的,虾饺、烧卖、凤爪、排骨、牛肉球之类的荤食就别指望了。根据屈老夫子的叙述,寻常人家的茶点一般就这几样:煎堆、米花、沙壅、薄脆以及各类酥饼。

煎堆和薄脆是啥样的,大家都知道,这里说说米花和沙壅。所谓米花,就是先将糯米粉捏成各种盘花,再用油炸制而成,黄澄澄的,好看是挺好看,说到味道嘛,屈老夫子觉得还不错,但你我这样嘴巴吃刁了的人是否会同意他的观点,那可就不一定了;而沙壅,则是以糯米饭加糖做成皮,再以肥猪肉做馅,扔进油锅炸熟,它的味道,就由你想象吧。

盐渍荔枝 几年不坏米花、煎堆、沙壅、薄脆……是当年人们常吃的茶点,在我们今天看来,的确没有太大吸引力;不过,屈老夫子还列举了两样“凑热闹”的茶素,倒是蛮有特色的。一样是盐渍荔枝,另一样是糖梅。盐渍荔枝的做法,是先将盐卤和佛桑花浸成红浆,再用红浆腌渍荔枝,然后晒干,可以几年不坏,是一道蛮体面的待客茶点;而所谓糖梅,就是用糖浆腌制的杨梅,广府人家嫁女儿,谁家都少不了糖梅,平常糖梅也可以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