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小中见大的富民产业,茶已成为诸多产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写就了10年间“点绿成金”的非凡篇章。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全国有近千个产茶县,涉茶人口8000余万,其中茶农占半数以上。截至2021年,茶产业助力全国12个省区337个国家级贫困县和百余个省级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更有难以计数的农民因茶受益,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可以说,茶区已在多措并举的实践中,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在关键处做文章
这10年间,茶作为兴农产业,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得到的关注和重视与日俱增。
2016年,《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发布;2017年“茶叶”二字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及茶,茶的功能和价值属性,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宽阔的外延……全国各地茶产区也纷纷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和规划细则,统领全局,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有了明确目标后,各地精准发力,不约而同地先在品质把控上做文章:在科技特派员的支持下,从源头抓起,不施用农药、化肥,实现茶园绿色精准防控,整体改变了茶园面貌,也从根本上提升了茶叶质量安全;从生产抓起,不断提升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强品牌建设意识,积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鼓励开发药物、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新产品,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和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正是在这样的举措下,茶叶品质得以提升,品牌价值得以重塑,茶区得以旧貌换新颜。
以旅促茶成趋势
“近年来,三江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良好生态发展茶产业,以茶叶种植催生茶园旅游新业态,全面推进茶叶、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子……”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联动探索,也是全国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缩影。
如今,每到一处产区,消费者不仅可以品茶、买茶,还可以体验采茶、制茶,享受茶俗文化的乐趣。有专家如此定义茶旅融合:以茶文化为主题、以茶产区为载体,以旅游为内容、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带来了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市场创新和业态更新。
近10年来,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各地也在不断凸显地域特色和优势,打造具有乡土风情的、别具一格的茶旅内容。有的产区重点围绕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三大载体赋能,提高茶产品文化内涵,提高美誉度;有的产区在政策层面予以支持,积极挖掘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需求,丰富在茶区游购娱的特色体验;有的产区引进和扶持有实力、有能力的运营企业,吸引游客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无论是哪种方式,茶叶农旅融合已成趋势,茶乡旅游成为地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乘势尝鲜转理念
“这是我们的网店,您可以直接下单,包邮到家!”
“321,上链接!”
这两句耳熟能详的经典句式,恰恰是10年来茶区在产销方式转变的有效例证。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也是在此前后,传统茶企的网店线上开花,通过线下引流、线上购买,逐步打造了自身品牌的电商版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面临疫情给茶叶产销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传统茶企再度革新,尝鲜直播业态,通过直播带货等新方式,显著加快了线上茶叶营销的步伐。
如今,茶企、茶农深谙互联网营销规律,对网上茶叶推介会、电商节庆等活动驾轻就熟,已从尝鲜者逐步变为行家里手,进一步扩大了茶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了茶产品的销量,实现了传统茶企的线上转型。
回顾这10年,这般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多方面的成功“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茶产区发展理念“新”了,对于品质的把控、茶园的管理更为规范、科学;茶产业接收到的科技投入“高”了,机械设备全线升级,茶类衍生品屡见不鲜;涉茶文旅思路“活”了,将三产紧密联动,将文化注入产品,令消费者的体验更为丰富多元;茶人营销眼界“开”了,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积极尝鲜直播业态,探索发展的新路径……
曾经身在偏僻山坳里的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毫无疑问,正在实现金色“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