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举世闻名,还有很多著作、诗文未能传世。陆羽故乡复州景陵(今湖北天门)位于长江中游汉江流域,尤其是第二故乡湖州为著名水乡。从《陆羽自传》(又称《陆文学自传》)和好友然等诗文得知,其水性娴熟,善于驾舟,但这一点却鲜有人提及....
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
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这首题为《访陆处士羽》的五言诗,是陆羽好友诗僧皎然,于某年春天前去拜访陆羽,古代没有电话、微信,不能临时预约,至多在上次见面时预约某时再见面。可能是皎然又写出了好诗,思友心切,想与好友推敲切磋,因此不期而至,做了不速之客。无奈好友外出不在,诗僧于是有感而发,留下了这首喜闻乐见的访友诗。
前两句写了当地环境。三四两句中“归鸿”为双关语,陆羽字鸿渐,意为陆羽犹如归鸿,在天地间自由自在,翩翩来去。友人去何处了呢?诗人猜想或许在某山问茶品茗,或许在某地弄泉鉴水,这些可都是好友专长的。最后两句“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提供了陆羽水性娴熟、善于驾舟的信息,大意是不会是像沧浪子一样,驾着钓船在水乡泽国悠哉游哉。沧浪子原意为隐逸者,但与后句“悠悠一钓船”相连,就让人自然想起当时同在湖州的水乡隐士玄真子张志和。皎然在另一首《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舟歌》中写到“沧浪子后玄真子,冥冥钓隐江之”,显然是把两者相提并论的。
张志和,号玄真子,婺州金华( 今浙江金华 )人。著名诗人。聪明早慧,16岁明经及第,先后担任翰林待诏、参军、县尉等职。后母亲和妻子不幸相继病故,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赏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奴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雪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其著名脍炙人口的名篇《渔歌子》,描写了斜风细雨之春天,在西塞山前垂钓之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诗僧眼中,陆羽水性可与沧浪子、玄真子媲美,在江湖之中随意驾船出游。
《陆羽自传》中,作者写到其隐居湖州苕溪之滨“常扁舟往山寺”:
上元初,结庐于苕澳之湄(一作“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祸、犊鼻。
这一记载的大意是:上元(公元674一676年)初年,陆羽在湖州茗溪边上建了一座茅庐,隐居其地,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整日与高僧、名士谈天饮酒。常驾着一叶扁舟,往来于山林寺院之间随身只带纱巾、藤鞋、短布衣和短裤。
在江南水乡,船是最好的交通工具。这说明,陆羽从隐居地到附近山林品泉问茶,拜访皎然等好友,一叶扁舟是他常用的交通工具。
皎然《访陆处士羽》诗句“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春泉”写的是春天情景,《陆羽自传》中“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写的则是夏秋情景,大概作自传时在夏秋之际,因为冬春之际不会只穿短衣短裤。
除了上述皎然诗和《陆羽自传》所记,南宋祖编撰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十九·释皎然》一章,亦有陆羽“扁舟放浪”之相应记载:
时陆羽隐松江,扁舟放浪,每至害川,见昼必清谈终日忘返
该记载说明,当时陆羽隐居于松江,经常泛舟于湖州干流警川拜访好友皎然,皎然字清昼,“昼”为简称,每次见面都是清谈终日流连忘返。
从文义来看,此“松江”应为湖州近郊小江之名,非今日上海松江即古之吴松江。不知今日湖州当地是否有“松江”之水名。
这一记载与皎然诗和《陆羽自传》所记完全吻合,说明小舟是陆羽当时主要交通工具。
熟悉水性善于驾舟者,一般都善于游泳,因为江湖之上驾舟,有不测风雨或旋涡,或触礁碰撞,难免会遇险落水,如果不会游泳,后果不堪设想。
游泳多为少年练功,陆羽少年是在家乡景陵(今湖北天门)度过的,环绕景陵之水时称西江,想必他少年时期常去西江之滨戏水,学会游泳的。有此经历,也让我们更能理解其明志诗《歌》(又名《六羡歌》)所表达的深意:
不美黄金要,不美白玉杯。
不美朝入省,不美暮入台
千美万美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无水不论茶,茶遇水而活,陆羽一生知水爱水,喜爱到各地品泉鉴水,与水结下不解之缘。扁舟放浪苕警水,遍访天下名泉水,难忘家乡西江水,这就是“茶圣”陆羽之人生写照与情怀。